English

于古今文化别上一格

2006-11-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冰洁 我有话说

近读石英先生新著《古往今来――关于古今文化的思考》,实是作者在文史方面精于思考之作。这部20万字的著作,包括《正气春秋》、《史迹觅踪》、《人物对视》、《社会纵横》、《艺文思绪》和《往事定格》6组文章。读后总的感觉是:结合现实中一些有争议的关系到历史观、价值观的重大问题,作者自有他卓有见地、鞭辟入

理的分析与认知;有些观点看起来很新,但始终没有偏离唯物论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始终与国家民族以及事件中的人物命运紧密相联;思想阐发取材广泛,涉及对历史上诸多事件和诸多人物的评价、人性善恶的剖析、社会人生的观照、文学艺术的过去与现在的传承与嬗变乃至读书、养生、个人爱好中的文化内涵等等,无不涉笔成文。长者多达万字,短者只有千余字的随笔,但其思想主线是贯通的,组成一个重轻兼容、大小交错的整体构架,显得厚重而不沉闷,充满正气而又亲切好读。

不论是哪一部分,不论是长文还是短篇,都可感受到作者固有的那股浩然正气。如《都是“受骗上当”吗?》中,作者就“近年来社会上某些人道德滑坡、行为失范等现象以及一般媒体对此现象统统以简单的‘受骗上当’做为结论”,发表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这看来十分‘人性化’,实际上极其不利于从主观与客观上分析问题致成的深层原因,更不利于使已‘上当’和未‘上当’的人们保持头脑清醒,以有力地改善主观免疫系统和客观的生态环境。”总之,这些或长或短的文章,都能使人强烈地感受到作者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更为可贵的是:石英先生在论证一些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时,力戒仅从某种浅显的实用主义出发,而更注意到长远的历史进程中的思想价值,这一点我认为是一种睿智的眼光,具有一定的历史穿透力。如他在《从于成龙想到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这篇颇见力度的长文中,将于成龙与其他三位作了对比,没有简单的肯定,也没有简单的否定,却将他们的思想价值作了清醒的对照,最后将其有区别地定位于一个是比较清廉的“好官”与一组对长远的历史负有巨大精神责任的杰出思想家。

在《古往今来》中,相当一部分文章是对过去和现在已成定式的观点和人物提出自己的看法,读来令人深思。如《假如帝王也有鉴定表》一文,作者针对长期以来或隐或显的一种思维观点,即对于历史上有作为的帝王之类的人物,主要是看他一生的业绩,而不要去“死抠”他的个人品质如何如何。对此,石英发表了他的看法。他认为对这类等级的人物业绩当然是要看的,但个人品质也不能完全忽略不计。因为,所谓“业绩”虽然重要,但那是对社会整体而言,而个人品质所产生的效果,往往是更直接更具体的。如此,能在帝王之类的鉴定表“缺点”一栏中不填上一笔吗?何况,其业绩创立的动机还未必都是为民谋利,有时只是一种客观效果而已。如以动机与效果统一在一起加以考察,就连其“业绩”亦应做实事求是的评价。最后作者说:对于帝王之类人物的鉴定表,虽可以不与一般小人物一般看待,但也不能过于倾斜,不能总是在“优点”栏内满满的,甚至还要加另纸填写,而“缺点”栏内不写一字,这恐怕也有失公允。

《古往今来》石英著长征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