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电力发展

2006-11-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若梅 赵建军 我有话说

电力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要基础产业,更是关乎千家万户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电力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息息相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电力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体

现其科学和人本的核心,依靠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及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电力的需求。

要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水电资源的84%集中在长江中上游、金沙江、澜沧江流域,煤炭资源的82%集中于西北和晋陕蒙地区,而主要的负荷中心则位于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带,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距离在1000~2000公里之间。这种资源与负荷的逆向分布,决定了必须远距离、大跨度输送能源,相对于一次能源――煤炭的运输,二次能源――电力的输送更显示出经济、高效、环保的优势。因此,从中国国情出发,从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出发,发展特高压技术,建设大电网,保障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力供应,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能源优化利用、推动电力工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

发展特高压建设大电网将满足电力外送的需要,推进西电东送、南北互济、全国联网,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用了38年,达到2亿、3亿、4亿千瓦分别用了7年、5年和4年,而达到5亿千瓦则只用了19个月。这种快速增长是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基础的。这种发展极大地缓解了缺电给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影响,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按照目前的预计,到2020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超过10亿千瓦,可能达到11亿千瓦,燃煤机组将达到7.5亿千瓦以上、水电机组将超过2亿千瓦,核电4000万千瓦,其中水火电机组大部分远离负荷中心,目前的500千伏电网不论从输送距离还是输送容量上都无法承载。发展特高压电网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具有较高经济性和较低环境影响的技术解决方案。特高压主干电网的建设,使大型水电、煤电基地的建设成为可能,为实现我国跨地域输电提供了技术保障。

发展特高压建设大电网将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是国家进行能源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面对我国人均资源匮乏及环境承载能力限制的客观实际,电力行业需要依靠技术进步,在增加发电装机容量与减少环境影响之间寻求最佳的结合点,落实加快发展大型水电、积极发展先进核电、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为指导的能源结构优化战略。2005年,我国煤电、水电、核电及其他能源发电所占的比例为75.6%、22.9%、1.3%和0.2%。通过落实科学发展观,能源结构调整在加速进行,核电及新能源发电所占比例不断增加。特高压电网为大型煤电、大型水电、先进核电接入系统提供了条件,使水火互济、跨流域调节、多种能源相互补充成为可能。预计至2020年,特高压及跨区电网输送功率将超过2亿千瓦,大电网在优化配置资源方面的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

发展特高压建设大电网与大型火电基地的建设相辅相成,将促进清洁煤发电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一五”期间要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要求,电力行业在加快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的同时,遵循“开源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原则,非常重视清洁煤发电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包括超临界/超超临界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技术、循环流化床(CFBC)及大型节水型空冷机组等,提高发电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用水是这些新技术的主要特点。现在正在建设的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其发电效率达到45%左右,比我国近期主要采用的亚临界机组高出10个百分点,比超临界机组高出4~6个百分点,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14%。IGCC发电可以实现近零排放,比常规机组节水三分之一,可与煤制氢、煤制油、FC等组成更先进的能源多元化生产系统。

发展特高压建设大电网是加强我国电网结构的重要手段,是保障电网安全的核心。1981年,我国第一条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平武线投运;1989年,我国第一条±500千伏葛洲坝―上海高压直流输电线投运;2005年,我国第一条750千伏示范输电线路(青海官厅-兰州东)投运。这些标志性工程都是随着大电源点向负荷中心送电而建设的,都以引进吸收和自主研究为技术路线。交流500千伏电压等级的出现为跨省电力输送提供了条件;±500千伏直流电压等级的出现则标志着我国从跨省电力输送向跨区域电力输送迈进了一步。建设特高压输电网是满足跨大区域大容量输电的必然选择,通过特高压电网建设,将形成华北―华中―华东特高压同步电网,并与东北、西北和南方三个电网以直流方式实现互联,将提高跨大区域输电容量以及互联电网的动态稳定性,克服500千伏交流线路弱联系所产生的电压稳定、低频振荡等问题。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强电网结构,辅之以设备水平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将为我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到2020年前后,特高压网架基本形成,跨区输送容量将占全国装机总容量的25%以上。

发展特高压建设大电网将提高输电网的经济性和运行效率、减小环境影响。利用特高压电网的跨大区域互联优势,可以实现网内大范围水火电平衡,峰谷差调节,充分发挥机组及输电线路容量,充分利用水电资源,减少弃水电量。远距离、大容量特高压输电具有成本低、损耗小的固有经济优势,特高压输电比500千伏输电线损率降低约65%;在我国地少人多、土地资源十分宝贵的条件下,特高压电网将节省走廊占地超过50%;±800千伏直流输电比±500千伏节省线路走廊占地达25%。在节约土地资源的同时,特高压输电的环境影响将控制到与常规500千伏工程相当的水平,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交流输变电示范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已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审查。同时,特高压输电网的建设使500千伏电网短路电流水平大幅下降,可避免大量更换开关等电气设备,减少投资。

发展特高压建设大电网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我国交直流500千伏及交流750千伏输变电设备的制造技术都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自主创新原则,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设备国产化率超过90%。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国家将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作为重点攻关课题,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以特高压研究为基础,编制了近70项特高压输电企业标准。除部分关键设备还需要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联合研究、合作生产外,我国已具备了开发特高压设备的基本条件。

综上所述,建设特高压电网,适应和引导大型水电基地、清洁高效火电基地是电力行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建设特高压电网将满足电力外送的需要,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建设特高压电网将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是国家进行能源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建设特高压电网与大型火电基地的建设相辅相成,将促进清洁煤发电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建设特高压电网是加强我国电网结构的重要手段,是保障电网安全的核心;建设特高压电网将提高输电网的经济性和运行效率、减小对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建设特高压电网将大大推动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图为国家电网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南阳开关站奠基仪式。)(作者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