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机票竞争会否步入家电价格战歧途

2006-11-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小润 我有话说
一段时间以来,各大航空公司纷纷推出低折扣机票,在网站和其他媒体的广告中,一些航空公司的机票价格甚至比火车票价还要低。有关媒体和研究人士预言这是航空公司机票价格战的烽烟。这不禁令人联想到此前的一系列“价格战”,特别是导致相关企业元气大伤,最终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的家电价格大战
。而航空公司机票价格战一旦误入歧途,会否影响民航事业的最关键指标――安全。记者特为此采访了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运输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

记者:首先我们想知道,机票如此大幅打折,航空公司还能有利润吗?如此打折究竟对航空公司有什么好处?

李晓津:第一、根据民航总局公布的前三季度经营状况,在克服了油价上涨等因素后,航空公司还是有一定利润,具体可见民航总局政府网站。这种现象表面上与机票低折扣相矛盾,但事实上并不如此。因为大家往往不了解,航空公司其实仅仅是在部分航线、部分时间段、部分航班上投放数量很少的低折扣票,而在大部分航线、大部分时间段、大部分航班上采用相对比较高的票价。根据有关方面进行的不完全调查,2006年上半年,国内航线上,票价在3折以下的机票数量(不包括婴儿票和航空公司内部职工票)仅占全部销售机票量的5%左右,且主要集中在广州――北京等竞争比较激烈的航线上。而8折以上的机票数量占全部销售机票量的比例约为12%,另外还有2%左右的旅客乘坐公务舱(票价为经济舱票价的130%)和头等舱(票价为经济舱票价的150%)。3折到8折之间的机票所占比例约为80%。全部机票的票价折扣约为7折。可见低折扣票仅仅是少数。

第二、航空公司为什么愿意用比较低的票价销售少量机票呢?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提高利润,因为对航空公司而言,航班一旦起飞,多一名旅客或少一名旅客的成本差距很小(根据我们的测算,该成本大约就是1折票价的水平),所以部分航空公司在个别航班上采用低折扣票价可以提高整个航班的利润。二是提高自己的市场分额,现在航空运输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多吸引一名顾客就意味着减少竞争对手的一名旅客,如果该旅客对自己航班比较满意,就可能在下次出发时再选择本公司。三是广告宣传,因为现在国内旅客对票价比较敏感,所以推出低价票可以吸引消费者眼球,提高广告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与前些年家电厂商之间的竞争确有相似之处。

记者:那么,民航票价是否必然走家电价格竞争老路?

李晓津:从现在的局面看,民航票价不可能完全走家电价格竞争之路。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是经过重组改制,航空公司数量远远少于当年家电生产企业数量,不会进入完全竞争状态。第二是现在航空公司的整体素质要远远高于当年大多数的家电企业,很清楚民航产业的特点是强调安全,价格恶性竞争的后果就是损害旅客安全,这是为全社会所不容的。第三是现在航空公司的不可控成本在全部成本中所占比例较高,各公司成本结构总体接近,难以进行长期的价格竞争。

但是,在部分航线、部分时间段上,部分航空公司之间有可能进行价格“肉搏战”。我们认为,在安全的前提下,适度的价格竞争不仅对旅客是好事,而且对于促进航空公司转变观念、改进管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有着积极的意义,甚至可以帮助航空公司解决那些在无竞争环境下难以解决的内部“顽疾”,因此对航空公司也是好事。

记者:今后航空公司机票折扣的方向是什么?应由国家掌控,还是任由航空公司自由竞争?民航主管部门是什么态度?

李晓津: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民航机票的管理方式改革趋势将是国家继续放松管制、继续扩大航空公司自主权,最终实现政府只管价格上限,航空公司在不超过上限的前提下自由定价。这也是当今世界上各主要发达国家的票价管理方式。我个人认为,根据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等国情因素,国内民航票价水平将是高价更高,低价更低。即公布票价水平还应上升,但下浮幅度更深。企业之间的竞争将逐步从价格竞争转为价值竞争。这也与当今发达国家票价管理方向类似。

记者:国外的航空公司是如何竞争的?他们的机票如何打折?

李晓津:在过去30多年里,国外(特别是美国和欧洲)航空公司也经历了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的过程。今天,国外航空公司已经分为两类,一类叫网络型航空公司,如美国三角航空等,这类公司的经营特点是拥有完善的航线网络,不论哪个地方,只要旅客愿意,就可以找到航班,但票价较高,类似于出租车。另一类叫经济型航空公司,如美国西南航空,这类公司主要在部分航线上执行航班,但票价低廉,类似于公交车。两类公司都有自己的顾客,也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对两类公司而言,机票也要打折,但打折依据主要是顾客需求,即对于价格承受能力强的旅客收取高价,并优先保证其座位,从而将航班的主要成本收回;然后对价格承受能力弱的旅客收取低价,并使其成为主要的利润来源。当然,如何识别这两类旅客,同时又不能触犯有关价格歧视的法律法规,需要很多专门技术,多等级票价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技术工具。

所谓多等级票价体系就是在航空公司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打算乘座某一航班的旅客进行细分,对价格承受能力强的旅客收取较高价格,并提供较好服务,对价格承受能力弱的旅客收取较低价格,但服务内容大幅简化,以实现每一航班收入的最大化和座位利用率的最大化。该技术于上世纪80年代诞生于美国,适应了当时美国民航放松管制的历史背景,极大地促进了航空公司的发展,并迅速在世界各发达国家航空公司流行开来。根据统计,今天美国国内航线同一航班上,最高票价与最低票价相差10倍,相当于有旅客买全价票,有旅客买1折票。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民航开始进行多等级票价的尝试,虽然走了一些弯路,但总体来讲日趋成熟,满足了不同旅客的不同需求。我们认为,多等级票价从本质上说就是充分关注不同旅客的不同需求,最终实现航空公司与旅客的双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