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现实品格与艺术热情的融合

2006-11-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吴义勤 我有话说
湖北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一方重镇,新世纪以来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态势,方方、池莉、邓一光、熊召政、刘醒龙、陈应松等不断引发着中国文坛的“地震”。就中篇小说而言,多元性、丰富性、探索性是其基本特征,厚重的生活体验,灵动而飘逸的诗情,楚辞狂放绚丽的想象力,强烈的现代感和时代气息,随处可见。我们既可看到对
历史深邃的理性阐释,对社会现实冷峻的思索和批判,也可看到都市文学对市民情感方式的关注,以及对大自然和人类关系的深刻观照,既有先锋性的形式探索,也有不懈的平民化的追求。

首先,强烈的现实感和批判性,人文精神烛照下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是湖北中篇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早期池莉、方方等的新写实小说,还是此后陈应松、刘继明等更为注重形式探索的小说,无论是晓苏等的反讽解构小说,还是邓一光的具英雄主义色彩的小说,虽然各自在题材、主题、艺术手法上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但在其背后,那种勇于直面惨淡人生、不矫饰、不做作、坚守人文理想高地的文化精神和文化逻辑却清晰可见。其中,池莉、方方、刘醒龙可为代表。

池莉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她的艺术世界执著于市民化的生存时空,在这里,普通人的命运、人生历程、基本需求、欲望与困惑、喜怒哀乐是她关注的重点。不过,从她的《烦恼人生》到《来来往往》,再到《生活秀》、《小姐你早》、《致无尽岁月》、《有了快感你就喊》等作品,池莉的小说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烦恼人生》中对印家厚充满同情,笔触侧重在生活对小人物的挤压,到了《来来往往》和《生活秀》中,池莉的叙事姿态更加从容。她不仅将叙事的重点放在日常琐碎生活的挤压上,更看到了在这种挤压下普通人生存的尊严和意义,尽管这种意义中甚至包括一种反传统道德的世俗欲望和混沌的生存状态。在这些作品中,花心老板康伟业,卖鸭脖的女老板来双扬,包括苦苦挣扎的卞容大,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们的爱恨情仇,屈辱和反抗,都有了一种无可辩驳的合理性。她的近作《托尔斯泰的围巾》,更是一部有代表性的小说。小说中出现了一个“老扁担”的形象,叙事机智,生活气息浓厚,小人物的生存尊严问题,不仅从世俗化的欲望上,而且从小人物的精神追求层次上展现出来,表现了池莉近年来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新探索。与池莉对市民主义的理解姿态不同,方方近期的创作,则更富有批判性和反思性,如《树树皆秋色》、《水随天去》、《奔跑的火光》、《出门寻死》等系列中篇小说,既延续了新写实小说冷峻的现实主义风格,又避免了“零度叙事”、细节生硬琐碎的缺陷,发挥了女性特有的敏锐、悲悯和细腻,在深刻反映现实生活悲剧的同时,注重以感性的情感剖析生活,风格柔中带刚,追问社会转型期弱者的伦理和生存的困境,显示出越来越成熟的创作状态。《奔跑的火光》中对农村女性的关注,《水随天去》中少年水下在青春欲望和伦理之中的挣扎,都在娴熟的叙事中彰显出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刘醒龙的《凤凰琴》、《秋风醉了》、《分享艰难》等作品,一直紧密关注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从民办教师的令人触目惊心的困难和对祖国的赤诚,到基层官员在盘根错节的现实问题前的迷茫,国有企业转型的艰难和困境,都展示得异常真实而严峻。在这些作品中,刘醒龙不回避困难,不遮蔽矛盾,而是致力于揭示社会转型期的复杂性。例如,在小说《凤凰琴》中,在那不屈不挠地飘扬的红旗下面,没有太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没有完美无瑕的人格,却有着太多血与泪的困窘、无奈和悲伤。小说以一种触目惊心的形式,还原了生活的残酷,也真实再现了人性的挣扎与绝望。

其次,艺术的多元性和探索性,也是湖北中篇小说创作的一大特点。湖北作家不仅有着批判现实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也有着楚风熏陶下的对艺术的浪漫灿烂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的目光不仅放在农村生活的艰难和都市世俗人生的悲喜之中,而且深入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小说写作形式在楚风传统和现代性之间融合的可能性,陈应松的神农架系列生态小说、邓一光的浪漫主义小说、晓苏的“油菜坡”系列小说,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陈应松的《马嘶岭血案》、《松鸦为什么鸣叫》、《狂犬事件》、《太平狗》、《失语的村庄》等小说,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他的“神农架系列小说”有力地参与“底层叙述”,继承中国文学的“悯农”传统,将人文精神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阶层差距对人性的伤害等等沉重的话题,他关怀底层贫民,展示出一个在大自然的神话与现实之间交错,又充满了忧患和愤怒、失望与希望的奇特的艺术世界。他的小说不仅具有丰富的生活气息和现实质感,而且有着神秘性、想象性的楚风特色。他擅长于在限制性的视角叙事之中,通过富于象征性、寓言性和神秘性的意象,荒诞的人物形象,传奇的故事细节,构建多层文本对话意义上的小说美学。《马嘶岭血案》一直借用杀人者“我”的视角来叙述整个故事的始末。最终也用“我”那一句“这是为什么呢?这种想法让我至死也弄不明白”结束了整个故事。比较而言,邓一光的小说以其英雄气质和诗意的叙事,为人称道。他的《狼行成双》、《父亲是个兵》、《我是太阳》、《想起草原》都艺术地展示了在整个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内,英雄主义和诗意在残酷冷漠的现实面前的失落和悲剧感。特别是《狼行成双》,作家将狼对自由和爱情的追求,化作了一曲浪漫主义的绝唱,读来让人潸然泪下。近期作品《我是太阳》,则将两位战争老人置于巨大的历史漩涡之中,用浓烈的激情,第三人称的全知叙事,再现了历史沧桑中英雄主义的浪漫坚守。而晓苏则以《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等小说对校园知识分子戏谑式的解构确立了自己的艺术个性与艺术风格。

再次,湖北的中篇小说创作还具有着特殊的先锋气质和青春气息,这主要体现在一批极有潜力的青年作家的创作中。刘继明、张执浩、晓苏、李修文、姚鄂梅、胡发云等青年作家都以其崭新的美学原则使湖北的中篇小说呈现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刘继明以一个流浪歌者的诗性吟唱从“60年代”作家群中脱颖而出,日益成为新世纪文坛上一个不可忽略的存在,《前往黄村》、《海底村庄》、《明天大雪》、《桃花源》、《中国迷宫》、《我爱麦娘》等系列“文化关怀”小说在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前往黄村》在解构了黄毛的英雄主义喻指的同时,也无情地讽刺了世道人心的堕落。《海底村庄》则利用封闭的寓言模式,虚构了欲望蓬勃的无耻的力量和精神追求的残酷对比。青年作家李修文也有着独特的文学气质,他的第一部中短篇小说集叫《心都碎了》,非常好地显示了李修文小说创作本质特征――他是那样深入地体验着人物的内心,往往能把人物内心深处那矛盾着、撕裂着、悸动着的灵魂写出来。他常常是和笔下的主人公一起经受着灵魂的锻打和锤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