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部和谐发展的交响曲

2006-11-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韦泉 我有话说
第七次作代会结束后,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研讨的第一部作品,是由中国作协、总政宣传部、浙江省委宣传部联合研讨的报告文学作家王宏甲的长篇报告文学新作《贫穷致富与执政》(北京出版社出版)。这似乎有一种令人
心动的象征意义――因为这是一部讴歌当代中国农民的作品,通过揭示“三农问题”,描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核心着眼点在于构建和谐社会。

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构建执政者与人民的和谐关系、三大产业的和谐发展、城乡和谐发展问题等,构成了这部作品中呼唤和谐发展的交响。最重要的一点,振兴经济与振兴文化艺术是实现伟大复兴的两翼――当中国人在经济发展中挺起脊梁来的时候,更迫切需要升华全民族的精神气质。全书渗透了建设和谐文化的呼唤与描述,这是这部作品充满激情和责任感去自觉投入创作的主旨。

王宏甲选择“盐碱地之乡”浙江慈溪这“一滴水”,深入调研,描写了农民在改革开放中克服缺资金、缺技术的种种困境,同贫困进行了壮烈的搏斗。以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真实人物、一个个紧贴现实问题的相关思索,描绘出改革开放不到30年,在发展产业中兴起的中国农民走过了西方工业时代300年的路程,使传统农村大踏步向城镇化挺进。

现代社会是以城市为中心发展起来的,这部作品描绘出,在幅员广大的农村,农民如何以自己为改变命运的主体,把巨大的人口压力变成人力资源,利用海内外城市先进生产力和巨大市场,发展出二、三产业,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和谐发展。如改革开放前,慈溪的农业人口高达90%,到今天实际从事农业的人口已减少到10%。大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承包制后分散的土地再度集中,农民把做企业的经验迅速移植到土地上,发展订单农业,规模已占农业的70%,而且大部分农产品出口。农民还能通过网络组织远程供销,并与海外联络订单。

这样,慈溪农民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过程中,同时也把自己创造了出来,由此产生了3个崭新的成果:一是新农民,二是新农业,三是新农村。作品特别写出,新农村建设不只是新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建设,没有新农民,就不会有新农村。由于落后的农村发生了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农村和城市一起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值得赞扬的是,这部作品揭示的并非致富的秘密,而是那些创造奇迹者精神的“秘密”――他们的精神,代表着中国农民在当今时代所展现出来的崭新精神。作者关注的也不仅是富起来的群体,更是改革开放至今,各地发展水平不一,存在贫富差距的现实。怎样缩小这些差距,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

这部书中的大量故事,都是慈溪农民们一步步走出来的,看得懂,学得会。中宣部已将该书选入“万村书库”工程,由政府采购配送至全国贫困农村。这部作品同时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农业部联合推荐为“三农优秀读物”,不仅可供城乡广大青年和干部阅读,也是当前全国正在进行的村长、乡长大培训的好教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