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构建和谐校园 关注学生安全

2006-12-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丰捷 我有话说

刚刚回到教育部办公室的俞伟跃,心情很沉痛。

11月21日清晨,哈尔滨双城市发生了一起因无证校车超速超载导致8名小学生死亡、39人受伤的惨痛事故。而在此前一天,国务院刚刚召开全国加强中小学管理

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以学校安全工作为重点,加强学校管理,共建和谐校园。而在会议召开前两天,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土塘中学发生了一起6死、39伤的拥挤踩踏事件。

“如果不是江西出事,今年中小学拥挤踩踏事件就没发生过。”俞伟跃说。确实,在有关方面总结的今年以来中小学安全形势中,“基本杜绝了由于拥挤踩踏导致的学生安全事故”被列为第二条。

俞伟跃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学校管理处处长。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处是今年刚设立的,“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成立这样一个处,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学校安全管理,足见部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

学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俞伟跃介绍说,与前两年相比,安全形势已有明显好转。除基本杜绝拥挤踩踏事件外,今年除8月云南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导致22人死亡外,未发生由于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特重大事故;此外,煤气中毒事故基本杜绝,房屋倒塌事件明显降低。但是形势的好转并不代表教训不惨痛。据统计,今年1―10月,全国共发生中小学生安全事故99起,造成学生死亡220人,伤278人。从特点上分析,安全事故更多发生在农村学校,说明农村学校条件、安全意识和管理仍然是薄弱环节;同时,死于溺水和交通事故的仍占首位。

“安全形势明显好转,我觉得特别不容易了。这跟领导的重视、各地的努力、各部门的相互协作分不开。”整日琢磨如何处理事故、预防事故,俞伟跃并不讳言对现有工作成效的肯定。但同时,他也非常清醒: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针对学校和学生的违法犯罪、暴力活动、交通、溺水、食品卫生等事故时有发生;发生在校外的交通、溺水和食物中毒依然是主要安全事故;校内外针对学生的伤害事故也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年来发生了多起校外闲杂人员和犯罪分子进入校园作案,极个别教师伤害学生的严重事件,性质恶劣,影响极坏,教训深刻。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俞伟跃重重地说出这句话,他深知自己所负责的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每每电话响起,他心里就一阵发紧;每每在现场,他的心情都很沉痛,因为很多事故完全能够避免,“如果我们发的文、提出的要求都能落实到位,八成以上的事故都可以避免。”俞伟跃肯定地说。

生命安全教育亟待加强

据报道,都昌学生踩踏事故发生后,九江市人民政府提出对这一事故进行问责,九江市代市长王萍提出了九个“如果”:如果把学生安排在一楼上课;如果班额小一点,不是106人,而只是一半;如果老师跟班自习的制度坚持得好一点;如果老师当晚在下自习前10分钟到教室去;如果学生和教师的安全意识强一点;如果教学楼有两个通道;如果校长当时在学校;如果值班的校长责任心强一点;如果县里分管教育的领导和学校领导责任心更强一点。

其实,关于这些“如果”,早已有了相关规定。2005年11月,教育部专门下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的通知》,对中小学校安全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比如在上操、集合等上下楼梯的活动中要适当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并安排教职工在楼梯间负责维持秩序;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深入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要制定应急疏散预案等。而今年,教育部在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制度建设、强化安全教育、加强工作指导等方面又做了不少工作: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首次把中小学安全工作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9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对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管理职责、校内安全管理制度、日常安全管理安全教育、校园周边安全管理、安全事故处理等均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11月17日,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发出开展创建和谐校园的意见,以解决事关师生安全、卫生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创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平安、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成为这一活动的总体目标;与此同时,教育部加大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年初对全国中小学校长提出上安全管理课的要求,而在2006年秋季供应的中小学教材中,安全知识教育以插图的形式走入课堂;此外,在中小学安全事故多发时期及安全事故发生后,教育部印发了各种紧急通知或通报,指导各地加强安全工作。

制度不可谓不健全,但为什么中央三令五申,高度重视,地方上上下下严防死守,学生群死群伤的恶性事件仍然不时发生?俞伟跃指出,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无法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是原因之一,但同时,教育管理者安全意识淡薄,责任不到位,措施不落实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李慧勤完成的一份《在校生安全问题调查研究》显示,55%以上的教师认为学校安全制度落实情况需要进一步改进,学校对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不强,预防措施存在隐患是造成意外事故的主要原因。她同时提出,导致悲剧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青少年欠缺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弱。问卷显示,56.7%的教师和56.34%的学生都认为,学校生命安全教育是减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措施。但目前的教育,重视功利与效益,以应试主导教学,忽略了对生命意义探索的教导。她认为,生命安全教育不等于安全管理,安全检查不等于安全管理。目前,轻生命安全教育重安全管理,或轻安全管理重安全检查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她说,每学期开学和期末的时候,教育主管部门都会组织安全工作检查。事后的总结中,总是找管理上的漏洞,其实在事故发生的背后是生命安全教育的长期缺席。

创建和谐校园首先要保证校园安全

学校的公共安全问题是家长心头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学生背后是家庭,学校背后是社会”,确保中小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直接关系亿万家庭的和谐幸福,是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件大事。俞伟跃说,从力争使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有学上,到保证每个孩子享受到有质量的教育,基础教育的工作重点已经转移到关注每一所学校的发展、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上,具体来说就是转移到了加强内部管理上。安全是基础,俞伟跃说,当前创建和谐校园首先就要保证校园安全。

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创建和谐校园的意见》中,俞伟跃为记者勾画出了不少“新提法”:比如为强化安全与健康教育,提出“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把安全与健康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定期开展自救自护的实际演练”;比如为完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提出“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学校要建立专门的安全保卫机构”,“因地制宜设置卫生(保健)室”,“逐步建立师生定期健康体检制度”;比如为加强安全卫生设施建设,提出“城市学校和有条件的农村学校要在重点部位安装报警、视频监控设施,建成以‘校园110’指挥中心为枢纽,集人防、物防和技防为一体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又比如为严防重大事故发生,提出“严格校长、教职员工的选拔和聘任制度”等。俞伟跃还透露,这几年的主要工作是加强安全管理法规、制度的长效机制建设,重点是抓好落实,切实把安全教育落实到每所学校、每个教室、每个学生、每个管理环节,切实增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确保师生安全。目前教育部已经起草制订《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即将颁布实施;另一部《中小学管理规程》则正在着手研究制定。

而在一些地方,不少有效的做法已经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如河北省实行“前置责任追究制”,把责任追究提前到事故发生之前;山西省交城县大陵庄小学,与每位教师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上海开展为期三年的中小学生自护自救系列教育,实施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勘察三年计划;四川德阳在学校设立“警校共育”办公室,创造出以“警校共育”,共创平安、文明、和谐校园为主要内容的“德阳经验”;成都市青羊区从强化责任入手,强调有“责”就有“人”;沈阳市规范农村中小学校车管理等。

当然,“安全问题绝不是我们教育部门一家的事”,对此,俞伟跃反复强调,他特别提到了家长的职责、社区的作用以及政府的责任。中央教科所副研究员徐美贞在她去年参与完成的《我国八省市幼儿园、中小学校安全情况调查报告》中建议,学校应重视对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开设家长安全教育课堂,拓展家长的安全知识,提高其安全意识,传授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孩子和进行家庭教育。同时,她提出,积极推广校方责任险,实现学校事故的风险分担。在有条件的地区,政府可以提高支持力度,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承担购买校方责任险的资金;对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可以由政府和学校分担购买资金。她还希望家长能为孩子的安全投保。“安全问题有个特点,就是一定要警钟长鸣,长抓不懈,狠抓落实。”

俞伟跃最后说的这句话,令记者记忆深刻。

照片说明:进行周密细致的安全教育培训是保障中小学生安全的有效途径。图为山东淄博消防支队的战士为淄博市盲人学校师生讲解消防安全基本常识。牛涛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