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力

2006-12-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通讯员 孙宁华 我有话说
苏州大学在“十五”期间实现了许多零的突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度花开苏大;新增六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农村城镇化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诞生了校史上第一块奥运金牌。苏州大学校长朱秀林告诉记者,创新型大学这一办学理念的形成,为苏大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
力。

创新用人制度,培育创新型人才

苏大多年来采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灵活用人政策以及“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合同约束”的柔性引进机制,为培养创新人才创造了条件。

樊赛军是美国乔治亚大学的终身教授,他的“乳癌细胞中易感基因调节雌激素受体的活性研究”被同行称为“乳癌发生发展研究的重大突破”。2003年12月,苏大实施特聘教授制,将这位杰出毕业生揽入怀中。2005年,他被教育部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他带领课题组合成的新青蒿素衍生物“青增素1号”,对体外46种不同的肿瘤细胞试验,都产生了明显的放射增敏效果且未对正常细胞产生毒性。其研究成果在今年6月19日举行的“21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上引起强烈反响。

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秦正红博士回国后,苏大基础医学系为其建立实验室,他半年在苏大,半年回美国工作。灵活高效的制度保障、和谐宽松的用人环境使苏州大学成为充满活力的人才成长“生态园”。

整合学校资源,推进科技创新

苏州大学由四所学校先后合并而成,学校充分利用各校区原有学科优势,整合资源,培育科技创新亮点。新成立的材料学院,整合原苏州蚕桑学校的蚕学、原苏州丝绸工学院的丝绸特色专业、原苏州医学院的生物医学和原苏大的材料化学等科研资源,在国内形成了唯一的从桑蚕研究、丝绸开发、服装设计到时装表演的特色学科链。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该校陈林森教授率领的创新团队在数码激光技术方面的研究就屡有突破。多校合并后,陈林森教授主持的“宽幅智能激光SLM光刻系统的研制与应用系统”先后获7项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软件著作权,并在我国2代身份证的视读防伪上成功应用。

苏州中核华东辐照有限公司是苏大将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典型。苏大辐照技术研究所所长朱南康率领该公司,先后在国内辐射加工行业创造了五个全国第一。

几年来,苏州大学在科技创新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与2000年度相比,苏大2005年的科研经费从4377万元增加到1.6亿元;国家级项目从10项增加到56项。

服务地方经济,创新实现双赢

苏大生命科学院和材料学院的专家将高科技元素融入古老的丝绸产业,和兄弟院校通过国际合作和国家攻关研究,育成了家蚕天然彩茧,其参与开发的天然彩色丝绸面料填补了国内空白。

被列入国家“863”高科技计划的丝蛋白人工皮肤,由苏大材料工程学院李明忠博士联合基础医学专家杨吉成教授等组成的课题组于2003年研制成功。目前,苏大以技术入股形式合资组建的生物材料科技公司已经开始进行丝蛋白人工皮肤的开发和生产。

科技创新不仅服务了地方经济建设,也为学校搭建了人才培养的平台。在知名血液病学专家阮长耿院士的精心点拨下,该校戴克胜的博士论文入选2004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博士生导师陈宇越、徐世清亲自指导本科生科研,使学校两次获得“挑战杯”一等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