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近水楼台先得月

2006-12-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夏静 通讯员 张世梅 肖创权 我有话说
今年6月,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艾伦・麦克德尔米德教授访问三峡大学时说,三峡大学不只是中国的,更是全世界的。

近水楼台先得月。一大批依托三峡工程的重点学科的崛起,形成了三峡大学独有的办学优势。

学科战略:依托三峡实现转型

2004年,三峡大学的边坡绿化技术在三

峡工程中广泛应用,裸露山体植被恢复和边坡绿化的难题迎刃而解。同时,也为学校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为此,学校提出了新的学科建设战略:以传统的水电强势学科为基础,实现土木水电等传统学科与生命科学等新兴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学校由水电研究的专家转变为生态环境的专家,将学科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峡大学的传统强势学科水工结构工程,走上了生态水利的研究之路。在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中,超过20%的研究项目是关于生态水利的研究;其中,不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863”等国家、省部科研项目,还有与三峡开发总公司、葛洲坝集团合作研究的项目,涉及生态堤防建造技术、生态混凝土材料研究、库湾水体水滑研究等研究课题,科研经费的投入达到1540万元。

学术人才:立足三峡汇聚精英

提起加盟三峡大学,楚天学者郑宏颇有感触:“我的专业是岩土力学,而世界上最大的土木工程工地就在宜昌。我到这里来,是事业的召唤。”

事实证明郑宏的选择是正确的。郑宏博士毕业到学校后,参与了防灾减灾校级重点实验室的筹备和建设工作,并任实验室主任,在他与卢应发等14位教授专家努力下,独创了一整套理论严谨、方法实用的数值分析方法和相应的计算机程序,这些程序已经在包括三峡工程在内的许多大型岩土工程课题的研究中得到应用。

三峡大学副校长李建林认为,要打好“三峡牌”,利用好宜昌的“区位优势”,就必须实施“稳定、培养、引进、借智”的人才队伍建设方针。学校大力实施青年教师硕士化工程和“百人计划”,一批教师被派往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进行高级访问或进修。目前,学校拥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约800余人,湖北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33人,享受国务院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5名。

同时,学校全面启动了“151”人才工程,开辟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简化教授、博士的引进程序。学校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伦・麦克德尔米德博士等13名院士在内的兼职教授300余人;成功引进海外博士团队3个,组建了戴建武博士领军的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赵晓勇教授领军的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王艳林教授领衔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科研实力和水平。

学科目标:服务三峡强化优势

服务三峡工程,强化学科优势,是三峡大学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今年11月18日,首届国际再生能源论坛在三峡大学召开,三峡大学“艾伦・麦克德尔米德再生能源研究所”成立,旨在促进三峡地区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应用;学校还先后主办或承办了欧亚高校联盟2006年年会等国际会议。

近年来,学校师生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075项,发表学术论文7200余篇,公开出版专著、译著、教材100余部。在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选中,三峡大学共有9个项目上榜,获得经费250余万元。

三峡大学重点学科岩土工程学近70%的研究项目与三峡有关。该学科依托三峡建立了“地质灾害学”理论构架体系,先后参与完成了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形成机理研究、新生复合型滑坡等研究。目前承担的46项科研项目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承担的科研项目经费合计1720多万元,其中近80%是用于三峡的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研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