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的三本《论语》

2006-12-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栋臣 我有话说
我曾经有过三本《论语》,两本是手抄本,其中第一本手抄本说来话长。在“文革”初期上高中时,我到同学家串门,突然发现了一本《论语译注》。我曾接触过《论语》的片断,但全书还是头一次见到。在那个年代,碰见
那种书,我真是喜出望外。我软磨硬泡,借回家中,马上啃了起来,并随手摘录其中的精彩片断。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朝闻道,夕死可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等。

摘着摘着,我就感到值得摘的太多了,字字珠玑,竟不知“孰可摘,孰可遗”,于是干脆把《论语》原文全部抄下来。我认为,好书要有好样式。反正我因为有走资派的父亲,红卫兵不吸收我,是个逍遥派,有的是时间。我仿照古代线装书的样式,把16开白纸对折,在页面上画上竖格,抄写正文。一页页的书口上都画上标志,写上书名,编上页码。究竟抄了多长时间,我记不清了,反正是抄了厚厚一本,之后,再用线装订起来。当时我看它真是太漂亮了、太精致了。刚订好的那些日子,晚上则搂着它入睡。书中精彩的论述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尤其是关于学习的论述,成了我学而不厌的不竭动力。正是靠着这股动力,我才能于1978年以全市总成绩第一名走进了大学校园。但这件浸透了我心血的珍宝,后来却惨遭烈火烧身的厄运。

那是我成家后的事。“批林批孔”运动席卷全国,连不识字的人都知道孔老二是个反革命。一次我出差,一去半个月,回来再找这本书时,“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一问才知道,妻子看见这本书后,吓坏了,就把它当作引火之柴烧了。我一听,捶胸顿足,但书已成灰,无可挽回了。当时我想,这要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了。

但没有想到的是,为配合“批林批孔”运动,国家内部发行了一本《论语批注》。我又是一个喜出望外。对《论语》的痴迷使我没加考虑就下了决心:再抄一遍《论语》原文,用来抚慰我心中那永远的痛。可是这时我因公私诸事繁杂,已没了那么多时间,也不再注重形式,只是用普通的横格纸抄下了原文。这样,我就有了第二本手抄本的《论语》。

第三本《论语》得来就容易了,那是“四人帮”垮台后,我从书店买的公开发行的《论语注》。

这三本《论语》,若按物质价值而论,当是公开发行本大于首次手抄本大于第二次手抄本;若按在我心中主观认定的价值而论,则是首次手抄本大于第二次手抄本大于公开发行本。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