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淮海工学院的“三重角色”

2006-12-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褚雯 我有话说

12月1日,在连云港市校企合作会议的休息间隙,一位企业领导握着淮海工学院院长晏维龙的手,激动地说:“过去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企业处在什么位置,心里没底,现在好了,有你们学校在背后给我们支持,我们踏实多了。”有同感的还有与会的另外80家企业老总,在当天的校企合作会议上,当场就有7家企业与淮海工学院的教授

签订了合作协议。

企业的“定心丸”

“我们海水化工有限公司即将进入工业园区进行二次创业,淮海工学院的技术支持是我们最为企盼的。”连云港海水化工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如是说。早在2000年,该公司就与淮海工学院正式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2001年,两家共建了连云港市阻燃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开发了水性阻燃剂FR-113,有效解决了地下机库滤波材料的阻燃防火问题。多年的愉快携手让双方都希望能将合作继续下去,如今该公司又提出新一轮合作的课题方向。

像这样企业与教授“联姻”结硕果的例子在淮海工学院比比皆是。电子工程系与连云港连利智能仪表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开发的“智能卡式水表及其小区网络系统”研究成果,为城域化预付费的收费网络管理提供了技术保证。此外,计算机系、食品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和土木工程系等,也都在与对应企业的技术合作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素质的提高。2004年,淮海工学院与江苏省电信有限公司连云港分公司共建连云港电信大学,为电信员工提供学习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条件。截至今年10月底,该公司利用淮海工学院资源,组织各类管理和技术业务人员培训5200余人次;100%的经营管理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工商管理培训考核,98%以上员工通过了初级以上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超过90%的专业维护和营销人员通过全国职业技能鉴定或集团公司岗位认证考试。

农民的“财神”

从2003年开始,连云港率先全国实施了“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淮海工学院的阎斌伦教授也参与其中。海水养殖因风险大,许多渔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运用很谨慎。阎斌伦教授亲自承包了赣榆县宋庄镇虾塘养殖东方对虾、缢蛏等,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渔民们学会了轮养、混养技术,并采取物理、生物和生态调节等措施综合防治病害。3年来,该镇有机海水养殖基地年均获利214.5万元,比常规养殖净增109万元,带动了数千农民增收致富。阎教授被评为“百名教授兴百村”先进个人,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也被江苏省扶贫办表彰为扶贫先进单位。

富“口袋”先要富“脑袋”,在科技下乡过程中,淮海工学院的教授和领导们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于是在送看得见的“红包”的同时,也将文化和理念等隐形财富送给了农民。最近,淮海工学院土木工程系陈德平等教师正在运用先进的发展理念帮助赣榆县欢墩镇黄泥沟村设计新村庄建设规划,不仅满足了当地农民的居住要求,还为村庄的长远建设留下了发展空间,深受当地政府和农民的赞誉。另外,淮海工学院还先后与灌南县长茂镇三庄村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向他们捐赠了大批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和资料、以及电脑、电视等设备,丰富了当地农民的文化生活。

政府的“参谋”

作为连云港市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淮海工学院一向把“为政府部门当好参谋”作为自己的职责,为连云港的发展献计献策。连云港市拥有江苏最好的海岸资源,如何利用、开发与保护也成了淮海工学院始终关注的问题。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水产养殖由传统的数量型开始向质量安全型转变,养殖方式和技术也亟须改进。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根据赣榆县宋庄镇水产技术服务站的工作计划,参与制定了“中国对虾缢蛏无公害混养示范基地”三年规划,帮助策划并实施了“海水有机养殖基地”认证工作。目前,在连云港已有500亩海水养殖池塘得到国家主管部门有机养殖基地的认定。此外还有1万亩对虾缢蛏混养和6000亩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被江苏省认定为无公害养殖基地。淮海工学院根据连云港所处的地理位置,结合江苏省“海上苏东”建设和科技兴海战略的实施,先后为连云港市策划、设计、争取并组织实施了“农业百项工程”、“海洋渔业开发项目”、“农业三项技术工程更新项目”及“星火计划”等数十个省级项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