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小土豆是怎样变成大产业的

2006-12-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宗立 我有话说
最近,国家有关部委、高校教授、海内外客商、农业经济方面的专家学者1000多人聚集甘肃定西,举行“2006马铃薯产业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期间举行了专业展览、专家论坛、参观考察、洽谈交易、马铃薯火车专列发往广州仪式等活动,全面展示了定西马铃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特色优势和发展前景。

素有“苦瘠甲天下

”的定西,是怎样把小土豆变成大产业的?经过考察调研,有关专家指出,定西由于气候独特、光照充足、土层深厚,虽干旱缺水,但7、8、9月雨水充足期正好与马铃薯块茎生长膨大期相吻合,是中国乃至世界马铃薯最佳适宜种植区。所产马铃薯品质优良、块茎大、富含干物质及淀粉。这里农村的家家户户历来有种马铃薯的传统习惯(当地人叫洋芋、土豆)。至目前,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产量及加工能力均居甘肃省第一,已成为继黑龙江、内蒙古之后全国三大马铃薯主产区之一。马铃薯产业在全市经济中已占主导地位,产业内部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产、加、销链条,已经形成了“块状经济”雏形,成为定西富民强市的朝阳产业。

探索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之路,大致经历了自给自足、产业培育、块状经济雏形三个发展阶段。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为自给自足阶段,马铃薯作为高产的粮、菜、饲兼用作物,为定西人民解决温饱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一直徘徊在60万至100万亩,主要以农民自发种植和自食为主,规模小、无外销,加工也仅限于作坊的粗淀粉、粉条等。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为产业培育阶段,通过实施“马铃薯工程”,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业基地初步形成,商品外销显著增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加工企业开始兴起,品种改良步伐加快,逐步走上了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道路,种植面积接近300万亩。从2003年开始,进入“块状经济”雏形阶段,马铃薯产业科研开发实力不断增强,脱毒种薯生产能力居全国之首;基地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标准化、订单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开始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方面发展,从千家万户为主的小作坊式粗加工到大型加工企业精深加工、从粗淀粉到精淀粉再到全粉、变性淀粉和马铃薯休闲食品,加工企业由十几户发展到上百户、加工产品百万吨。2005年定西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300万亩,总产量超过500万吨、商品量达到375万吨,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1000元。依托“中国马铃薯之乡”这一品牌,相继申请注册了“鲁家沟”、“金定”、“新大坪”、“环宇”、“超兴”、“金大地”等10多个商标;发挥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定单农业为手段,把加工企业、协会销售与政府建立基地结合起来,初步建立了“公司+协会+农户”、“龙头企业+运销大户+农户”的运作模式,提高了马铃薯销售的组织化程度。目前,定西马铃薯及其制品已销售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区,远销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定西已成为中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和鲜薯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定西的马铃薯产业已成为繁荣市场、富民强市的主导产业,呈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