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创作的原创性问题

2006-12-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马相武 我有话说
对于文学创作和其他一切创作来说,原创性可谓其价值评判的基本标准和重要标准。我们很难想象,一旦抽去这个标准,任何创作还有多大意义,甚至是否还有其存在的理由。当前,原创性问题已经成为创作健康发展的瓶颈或要害。它既是创作实践问题,也是思潮理论问题。雷达在《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一文中认为创作上的浮躁现
象源于两个尖锐得几乎无法克服的矛盾:一个是出产要多的市场需求与作家“库存”不足的矛盾,另一个是市场要求的出手快与创作本身的要求慢、要求精的规律发生了剧烈的矛盾。这两个矛盾,说穿了也是同当前创作的原创性和作家的原创力的缺失有内在关系。创作上的浮躁现象掩盖着原创性和原创力的普遍缺失。上述两个矛盾又可以分别抽象为:多和少的矛盾、快和慢的矛盾。而“库存”不足其实也包含着积聚“库存”和提炼“库存”的原创力不足;创作跟着市场需求的魔棒打转,一味快产“量贩”,粗制滥造,而违背创作规律本身求慢求精的要求,这其实也是在原创性缺失和原创力虚脱之下发生的“症候”。而在该文中提出的四个“缺失”中的另外三个“缺失”,也都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归结为原创能力缺失。即首先的“生命写作、灵魂写作、孤独写作、独创性写作的缺失”,事实上它们都是需要原创性的写作,假如原创力不足,这几种写作也是难以成立甚至无法命名的;其次的“缺少肯定和弘扬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力”,这当然也是指具有原创性的弘扬和肯定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力,而不是一般地、空洞地、简单重复地弘扬和肯定;再次的“缺少对现实生存的精神超越,缺少对时代生活的整体性把握能力”,这同样是因为原创能力的缺失,如果没有原创能力,作家及其创作是根本不可能实现这样的精神超越和整体把握的。

从现状出发,在经济全球化下振兴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进程中,对于当前文艺创作的原创性和原创能力,是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的。事实上,当前文艺创作的质量问题也确实严重到了需要放在宏观上的与数量总体失衡的高度来认识的程度。即使如此,我从一定意义上还是肯定所谓机械复制时代文艺生产复制现象的合理性和进步性的,特别是高度肯定由于复制所带来的文学和大众、文学和日常生活、文学和文化消费、文学和大众传媒、文学和科学技术、文学作为传统语言艺术和现代姊妹艺术等一系列关系的改变的意义。相对于诸如影视艺术等现代艺术来说,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确实有更加充足的理由来格外地强调原创性和原创力。在今天文化价值多元取向和社会功能多种选择的文学格局中,虽然要求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原创性不太现实,也不大可能,但是,原创性作为文学提倡的普适价值追求,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疑义。归根结底,一个有理想有未来的作家,一种流派,一种文学艺术,乃至一种文化,一个民族,在其根本的发展道路上,都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最大限度地张扬其原创性和原创力。否则,必然是死路一条。这一点,在当下全球化的经济和文化浪潮中,尤其不能动摇。

创作的原创性和原创力,本身就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原创一词含有最初的、首先的、新颖的、原生的、独特的等语义。在文学艺术范畴中,它指的是审美的别具一格性、独一无二性,它表现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和别出心裁中,表现在对生活和世界的审美感受的深度和超凡脱俗中,表现在对复杂现象的评价和诠释的真知灼见中。然而,我们对原创虽然采取提倡和张扬的态度,但并不赞成将原创绝对化或极端化。其理由和根源主要在于文艺创作的实际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当年马克思在同青年黑格尔派论战时指出,把文学艺术创作当作“唯一的”、绝对创新的活动同其他劳动形式形而上学地、抽象地对立起来,这是错误的。他们认为任何文学艺术创作的原创或创新都是相对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以莫扎特为例指出:“莫扎特的《安魂曲》大部分不是莫扎特自己作的,而是其他作曲家作的和完成的。”他们这样指出,其目的是想强调杰出的艺术家同时代环境、艺术群体和艺术流派包括继承发展在内的内在关系。马克思还指出,甚至最富有独创性的天才的艺术活动的内容、形式、强度,都和时代的社会─历史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相联系。因此,文学艺术中的原创要求和创新概念深刻地反映了个人和非个人、偶然性和规律性、革新和传统、个别和类型的辨证关系。这并不是告诉我们原创并非那么重要,而是强调原创的真正的社会和时代的源泉以及必然性所在。换言之,倘若脱离原创生存的土壤和根基去呼唤或强调原创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另一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文艺创新的思想,决不是意味着文艺创作的标准化和复制化,决不是意味着创作个性、流派和艺术风格的丧失:“即使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里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出色的画家,但是这决不排斥每一个人也成为独特的画家的可能性。”他们在强调文艺创作的社会属性和普适价值的同时,并没有忽视文艺本身特有的创作规律。

而且,原创性或原创力的缺失和培育,也都需要放在宽广的视域中来考察。它不仅仅是作家或理论批评家的事情,虽然他们是十分重要的“当事人”。它的鉴定也不能仅仅以作品作为样本或案例,虽然作品是聚焦的重要对象。它当然首先是和作家自身的天赋、勤奋和专业能力直接相关的。但它甚至关系到民族特性、时代和环境氛围、文化资源、文艺教育机制和国民教育体制、评价标准、激励机制、创作人才培养体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综合发展指数等诸多方面。因此,原创是全社会的事情,关系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发展,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所肯定的、为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的全面发展创造平等的社会条件的社会理想。在这个问题上就事论事是难免挂一漏万的。

同时,我们承认原创性和原创力是有大小高低不同的。创作中也确实存在着初级和高级的原创过程。从人性奥秘或特定问题的发现到原创的冲动到理性思考的加深,从直觉到慎思,从想象到现实,从思维到语言,从自身的思考到他人的思想,从发展到整合,由不同的创作主体可以达成不同的原创成果。

对于一个有才华有抱负的作家来说,他需要抱定自我实现的决心和意志,还需要具备特殊的洞察力,具有辨别新颖的、独特的、个性的、原生态的以及隐蔽的真实的事物或现象的高度敏锐的知性或感悟能力。其中第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有足够多的时间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世界中间,并且最终有机会感悟并参透所处的世界特别是其中的人性的奥秘。其次,作家自身的纯真是原创性和原创力的源泉之一,敢于挑战未知领域,艺术思维的方法、路径和对象的特异,积极和专注的创作状态,还有他那高度建设性的善于综合统一的整合能力,都是必要的基本素质和条件。同时,有利于原创力生成的周围环境是否宽容到作家能够高度自由地、无所顾忌地实现自己的表达。对于中国的国情和处境,作家尤其需要拥有深刻而独到的见地和思想,对于时代精神和历史传统,也应当具有深入的把握和理解。这些,都是原创性的助推剂。我们强调原创性和原创力的普遍要求,实际上是指所有的作家艺术家以及后备人才都要重视自身的“原创”潜质及其培育。也就是说,原创和原创性是创作者的本性,也是作品的本性。因此,即使进入复制状态,也是首先强调原创,在原创和个性的前提下展开文化生产的复制过程。同时,我也同意雷达对于当前创作症候的诊断:“缺少宝贵的原创能力,却增大了畸形的复制能力。”这实际上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相反相成。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创作,从社会生活中的作家到他赖以生存的社会,实际上都同时具备生存本能和文化本能。而属于后者的原创能力,是前者同社会文化模式之间相互渗透、交叉后,再经由个体化而获得的。它既包括将文化资源和生活资源内在化为原创的方法、手法和创作活动,也包括将自身的原创冲动和原创能力转化为创作和作品的原创性,以及艺术原创的活动和过程。可以发现人在其间,既是原创活动的主体,也是原创性和原创力的作用对象,原创活动的核心表现对象,还是原创作品的目的接受者,以及人自身同时构成了文艺原创的工具和中介。由此可知,作家作品或文化艺术,其立身之本正是原创。而且,人与原创构成互为核心的价值关系以及主体客体的相对关系兼派生关系。

创作的原创性和原创力在当前的倡导和张扬,有利于提高创作的质量和作家的成就,促进创作风格和流派的多样化,推动文艺的繁荣;也有利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掘和现代文化特性的形成和发扬,推动民族文化的复兴。文化自主创新能力的全民倡导,同创作原创性和原创力的张扬是相辅相成的、大小格局的关系。前者构成后者的环境和氛围,后者也对前者产生推动和促进作用。强调原创,也有利于从文学生成和发展的本原上改造文学品格,改善文学结构和走向,抵御包括所谓“戏说经典”、“恶搞崇高”、“戏谑人生”和“消解价值”在内的解构化、口水化的创作倾向和思潮。原创价值中包含审美价值,作家的心理活动作为一种审美的感悟,在创作过程中通过自由的创造精神实现与自然和社会的高度融合。创作和接受之间,从根本上也需要依靠原创性作为联结点或中介质。文艺和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积极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必然需要这样一种以人为本、以原创为本的发展思想和方向。同时,我们也把市场经济、人文环境、芸芸众生、纷繁世相和历史文化资源,都看作是原创性和原创力可能的或潜在的来源。这样的创作观,应该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