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野马天使”张赫凡

2006-12-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瑟 郑北鹰 我有话说
乌鲁木齐向东160多公里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一片大戈壁滩上,一位年轻的女孩子独自一人向马棚走去。作为中国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惟一的一名女姓,张赫凡,这个1995年7月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兽医专业的大学生,在这
片戈壁滩上一干就是11个春秋。

“毕业的前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一匹黑色的天马,长着亮亮的大眼睛,昂首嘶鸣,脚踏彩云从天而降,友好地来到我的身旁。没想到,几天后,我就被分配到了这里,与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可能是天意吧,我就该与这些生灵在一起。”

作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野马的原产地本应是在新疆,但因各种原因,这些奔驰在新疆大地的生灵于上世纪70年代在新疆灭绝了。国际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组织将野马列为世界濒临灭绝物种,是比大熊猫还稀有、珍贵的动物。从1985年起,我国先后五次从德国、英国、美国引进24匹野马,在新疆建立了繁殖研究中心。

张赫凡来到这里时,她哭了。茫茫的戈壁滩上,只有几座简陋的小平房和一个大马圈,没有商店、没有电灯、没有电话、没有电视、没有新鲜的水果蔬菜,只有荒凉和寂寞。

第一次进马舍时,让张赫凡内心深处改变了对这里的最初印象。一匹刚出生不久的小马驹从远处突然飞快地跑到她的身旁,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她。张赫凡到这里后第一次笑了。她蹲下来试探地摸着小马驹的头颈,小马驹伸着脖子亲吻她的衣襟,她给小马驹起了个名字:野马公主。随后,另一匹可爱的小公马驹也跑到张赫凡的身旁,两匹小马驹围着她开始了玩耍,她又给这匹小马驹起了个名字:野马王子。那一刹那,张赫凡感到了快乐,使她动荡的心渐渐平静了下来。她暗暗下决心:一定要亲手将这两匹野马送回野外。

随后的工作平静又自然,张赫凡开始动手建立并管理野马的系谱档案和技术档案。这份看起来简单却关系到野马工程能否成功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保持野马血统的纯洁,维持野马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此工作出现差错,发生混乱,将会让野马研究工作前功尽弃。

张赫凡先从识别野马开始,凭着对野马的热爱和对野马工作的顽强执着精神,将中心建立以来的200多匹野马一一记在心里,成为中心惟一一个能全部识别野马的技术人员,这对野马的组群、繁殖、野放、疾病控制等等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正是张赫凡这些看似平凡却不平凡的工作,让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野马近交系数控制在了0.2以下,繁殖成活率达到86%,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得到了世界同行的赞扬和认可。

“面对寂寞和孤独,我也有后悔的时候,但看到野马就重新找回了工作的热情。除了用看野马来排除寂寞外,我就用笔记下自己与野马之间的故事,记下自己的心灵轨迹,最终写出了一本30万字的书《野马重回卡拉麦里》。”这本书获得了2005中华环保名流口碑金奖,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张赫凡也被人们自然而然地称为“野马天使”。

目前,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引进的野马已经度过了适应关、繁殖关、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繁殖关,成功地繁殖了四代野马,并开始尝试将野马放归大自然的行动,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野马繁殖基地,野马繁殖成活率和近交控制程度都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对于这些,张赫凡深情地说:“荒原是我心灵的故乡,使我能在纷繁的生活中真正心灵宁静。野马是我灵魂的支撑,我愿生就一副野马魂,在戈壁与荒漠中探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