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科研成果面对经济主战场

2006-12-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凌翔 通讯员 张春华 孙贵山 我有话说

编者按在国家科技部公布的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让实际收入排名中,莱阳农学院位列山东省内高校第一。莱阳农学院近年来靠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将科研工作与生产紧密结合,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其他高校借鉴。

图为董雅娟教授(右)和柏学进教授与中国首例和第二例健康成活的体细胞克隆牛康康、双双在一起

科研成果转化,一个困扰高校和科研院所许多年的枯涩话题。

近年来,莱阳农学院靠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将科研工作与生产紧密结合,使成果转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们的仿生农药“绿帝”和“仿生安”、“灰树花多糖的发酵及提取技术”、玉米新品种LN3和“莱农14”、“玫瑰精油萃取技术”等10多项科研成果,成功实现技术转让,累计转让经费达3000多万元。银杏杀菌剂“绿帝”已被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8000多万亩粮、果、油、菜等作物广泛使用,每年新增效益30多亿元。在国家科技部公布的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让实际收入排名中,莱阳农学院位列山东省内高校第一。

莱阳农学院缘何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该校校长李宝笃告诉记者:紧紧围绕经济发展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原动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领农业经济发展

记者在青岛市近郊的莱阳农学院主校区,看到那些为专家学者们建造的花园别墅,深深感受到这所高校为招揽人才所作出的种种努力。

据介绍,为多出快出科研成果,莱阳农学院近五年间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又催生出大批自主创新科研成果,仅2000年以来,该校涉农领域就有6项科研成果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国是世界苹果生产第一大国,而山东省苹果年总产量占全国的31.7%。然而,做为我国北方数省农村优势产业之一的苹果产业,生产常用的苹果品种却基本都是舶来品,特别是根本没有用于制汁的优质专用型苹果品种。针对这种现状,该校副校长戴洪义教授下决心要研究出适合我国栽种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制汁型高酸苹果。他带领课题组的同志以英国柱型观赏性苹果“特拉蒙”为母本,用国内栽种的“富士”、“嘎拉”和“新红星”为父本,通过杂交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历经10年终于培育出了高酸制汁柱型生长专用型苹果。这种苹果含酸度高、果汁无褐变或轻褐变,多项指标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而且这种柱型高酸制汁专用型苹果,在栽种过程中由于树冠小、密植度高、结果早等特点,不仅能够实现早产丰产稳产,并且特别适合机械化管理和规模化种植,对实现我国苹果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和无公害化将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目前,这种被命名为“鲁加”系列的苹果,已有3个品种获得了国家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权。新品种苹果一经面世,立即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仅两年时间便推广一万余亩,目前所育树苗全部被我国果汁加工出口的企业订购应用于生产。

据李宝笃校长介绍,莱阳农学院进行自主创新有着优良传统。上世纪70年代,这里就首创全国北方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栽培技术,80年代首创全国夏玉米大面积超千斤栽培技术,90年代又创造了旱地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和夏花生大面积超800斤栽培技术。在农作物育种方面,先后培育出了鲁玉4、8、10、16和莱农14、LN3系列玉米品种,在我国黄淮海地区大面积推广。其中培育的优质高产新品种“鲁花11号”,近10年来一直成为山东省花生生产的主栽品种,并在我国北方大面积推广,新增产值15.7亿元,获经济效益11.1亿元。在动物良种产业化研究方面,曾引起国内外轰动的克隆牛技术研究及后续研究,两次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体细胞克隆牛的第三代胚胎移植后代开始批量降生,这标志着我国高档优质肉牛良种产业化开发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广泛开展科研协作合力解决生产难题

广泛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建立科研合作关系,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保证。莱阳农学院的领导班子十分明白这个道理。

近年来,该校先后在校内集中组织各类校企对接会、交流会和合作洽谈会50多场次,为本校专家与地方相关企业或生产经营性协会建立合作关系铺路搭桥。今年2月20日,学校组织举行科技成果展暨校企合作会议,一次就有21个科研项目与23个企事业单位签定了科研合作协议。目前,该校已有300多名专家在全国各地企业或政府机构中担任技术顾问和兼职技术人员,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难题。

2005年10月,我国与韩国在贸易交往中发生了泡菜出口的“虫卵风波”,莱阳农学院在接到青岛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求助后,组织科研人员仅用一周时间就掌握了青岛地区向韩国出口泡菜几十个品种的技术数据,在详尽的数据资料和可信的实验结果面前,韩方终于无条件地解除了贸易壁垒。国家外贸委一位官员称,“虫卵风波”的圆满解决,是我国高校与政府和企业联合解决贸易纠纷的成功案例,是我国第一次依靠科技手段成功解决国际贸易纠纷的一个范例。

近年来,用玫瑰花制成的香料、食品和饮用品等产品世界紧俏,特别是用于生产香水的玫瑰精油,国际市场每年需求量在25吨以上,但世界生产能力只有17吨,价格高达每公斤9万元,是世界上公认的“软黄金”,仅我国年需求量就在7吨左右,而自加工能力却只有1吨。然而,我国却是世界闻名的玫瑰之乡,仅山东省平阴县2005年玫瑰种植面积2.2万亩,年玫瑰花总产量达到2300多吨。就是这样一个自然条件优良的玫瑰生产基地,却由于采用国际上惯用的生产技术,导致玫瑰精油生产成本高、效率低、年加工时间短,尽管产品出口量较大,但质量和价格相对较低。莱阳农学院迟玉森教授得知情况后,发誓要为花农解决后顾之忧。为解决科研经费等问题,2002年他与山东建工集团签定合作研发协议,经过4年多的科研攻关,成功开发出了“超临界流体萃取精油高新技术”。采用该生产技术生产“玫瑰精油”,收取率由其他方法的0.3%提高到1%,而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具有可长年生产、绿色无污染、萃取条件温和等优点。其在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和精油提取率等方面,均居国际领先水平。“玫瑰精油”技术研发成功后,该校又与企业合作成立了专业公司,目前,产品已开始投产。

坚持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莱阳农学院分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宋希云告诉记者:高校的科技创新必须保证“两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有利于带来社会效益,这是高校的基本职责之所在。

据了解,该校为实现“两个有利于”目标,搭建好学生和专家教授与生产一线结合的桥梁,学校在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乡村建立教学科研基地一百多个,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教师进行科研活动提供了广阔平台。学校要求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定时到农村或企业生产一线学习锻炼,每年定时组织专家教授和博士下乡开展农业生产服务活动。要求新进的教师不管学位多高,必须到生产一线实习锻炼半年以上,由实习单位根据个人表现情况提供实习鉴定,实践课达不到要求的不允许上岗授课。

一系列实践教学保障措施,增强了学生的具体实践能力和结合生产开展创新的能力,所培养的毕业学生不但有知识,而且能吃苦、懂实践,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同时,该校正确的科技创新导向、优良的科技创新环境和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也催生了大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2000年以来,该校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691项,其中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55项,申请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1项,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2项。

5年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我国首例和第二例健康成活的体细胞克隆牛在学校降生后,该校积极创造条件将这一实验室里的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2005年4月,克隆牛的第二代胚胎移植后代便成功地在青岛市农家降生。体细胞克隆牛胚胎移植生产犊牛技术成熟后,董雅娟、柏学进教授来到全国生牛养殖示范基地――山东高青县建立研究所,并依托研究所成立了淄博小黑牛牧业有限公司,建立起优质牛品种生产和推广基地。今年4月,30多头克隆牛的第三代子孙便陆续在农户降生,高青县县长徐培栋兴奋地说,首批健康成活的体细胞克隆牛的第三代胚胎移植后代在高青农家批量降生,标志着该县(也是我国)肉牛品种改良迈出了实际性步伐,对加快本地牛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效益具有划时代意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