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垃圾乃“城市金矿”“采掘”须合理健康

2006-12-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冯永锋 我有话说

本期关注:再生资源利用

城市垃圾被许多人视为“城市金矿”,这个观点已经超越了“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这一理念。浙江嘉兴学院的“垃圾教授”杜欢政估算,中国从事垃圾分捡回收业务的,至少有2000万人。而广东贵屿、浙江台州正在成为全球的

电子垃圾拆解中心。这些现象表明,垃圾回收业在我国是个大产业。因此,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垃圾回收业中的环保问题;二是如何为垃圾回收业正名。我国的资源并不富足,如果环保等问题解决得好,垃圾也是获得资源的一个有效途径。责任编辑胡其峰

 

再生资源助浙江经济增长

日前在武汉召开的2006循环经济年会上,许多专家纷纷指出,发展循环经济,要重点解决好“城市金矿”的产业出路问题。在循环经济专家眼里,垃圾是最富有的矿产,有个专家举了个例子:在苏州环保工业园,七个废弃手机线路板就能提取一条金项链,其“矿床品位”比最好的金矿还高出许多。

浙江嘉兴学院副院长杜欢政给会议提交了一份报告,他认为,中国早已成为再生资源利用大国,从事“城市金矿开采业”的人不下2000万人。

杜欢政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研究20余年,他说,由于我常年与垃圾打交道,老是在追踪垃圾的走向,因此,人们称我为“垃圾教授”。

杜欢政举了浙江作为例子。他认为,浙江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再生资源利用。浙江循环经济的发展已经历了“再生资源利用”阶段,现正向“资源高效利用”阶段转变。

浙江是资源小省,自然资源除非金属矿和旅游资源外,能源和原材料都十分匮乏。因此,浙江经济的起步与再生资源利用息息相关。浙江的民间再生资源市场非常活跃,不少民企较早开始意识到能源和主要原材料供应不足给经济带来的严重制约,开始自发地解决这一矛盾,因而循环经济的一些理念和方法较早地得到应用。

在今天,浙江已自发形成了三种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是“永康模式”,即以永康传统手工业为依托,充分利用金属再生资源,提升本地传统产业,发展五金制造业。主要是大量购入铝、铜等金属再生资源,并以此为原材料依托,不断发展和提升本地传统产业,形成了“中国五金之都”,形成特色明显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二是“路桥―温岭模式”,即以废旧金属拆解产业为主导,带动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从国外大量进口废旧电器、五金等固体废弃物,通过拆解、分类与加工,然后大量向周边地区输出成品、半成品,形成区域特色产业,进而形成了民营汽车和摩托车基地以及服装机械生产出口基地。三是“余姚―慈溪模式”,即以废塑料、废金属回收为切入点,延伸产业链,形成家电制造基地。主要是从废塑料、废金属等再生资源利用着手,形成废旧物资-配件-家电的产业链,提升了产业层次,并依托市场合理配置资源,培育出了中国家用电器生产出口基地,形成了塑料模具、电子电器、机械仪表等支柱产业。

杜欢政认为,“十一五”期间,浙江循环经济的发展将进入第二阶段,即转型时期的“资源高效利用”阶段。这一阶段,区域特色产业经过人力资源、技术、资本的不断积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加大,自主产权技术不断提高,产品品牌价值不断提升,相对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竞争力。同时,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型,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更为突出,循环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人、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家庭责任”与社区责任都需要强调

国家环保总局的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约为20%。城市垃圾的主要处理办法,不外乎是填埋、焚烧。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主任廖晓义从1996年起就在北京力推“垃圾分类”和“绿色社区”。她认为,城市垃圾分类问题不仅涉及资源再利用,而且涉及环境保护与人道主义。“垃圾分类从业者的工作条件每个人都能看得到。粗放的分类形式不仅污染了环境,还严重损害了从业者的健康。而这,与许多家庭和个人没尽到责任有关。”

廖晓义认为,到了强调“家庭责任”的时候了。一个家庭,如果设立三个垃圾桶,一个装易腐烂的厨余垃圾或者有机物垃圾;第二个装一般垃圾;第三个装可回收垃圾。“如果实在不行,就分为两类,一类是易腐烂的,一类是不易腐烂的。二者分开后,再提交给社区垃圾收集站,处理起来就方便了。因为可回收的东西,大概也就是四种,一是金属,二是玻璃,三是塑料,四是纸张。这些可回收物,几乎是你在堆放到垃圾站的一刹那,就被人捡走了。现在难的,就是每个家庭应当把易腐烂与不易腐烂的首先分开,这些都是很容易做到的事。”

“垃圾分类家庭责任”目前无法依靠居民自觉,只能强制要求。廖晓义说:“当然,也可以向一些国家学习,采用一些辅助性的利益诱惑方法。这样有利于让居民从被动走向主动,从懒惰走向勤快。城市垃圾应当效仿日本的做法,分类后的垃圾在家里存储起来,然后社区的回收站定时定点上门回收。同时,大街等公共空间要设分类清晰的垃圾桶,方便路人投放。”

让许多城市头疼的有机物处理已经找到了好的解决技术。在武汉的绿景苑小区里,有几台“有机垃圾处理站”。开发这个小区的武汉市青山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总经理王海春说:“它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有机物收集在这个柜子里,用特定的微生物进行发酵之后,做成有机肥料。居民按垃圾量交纳处理费。处理费就是公司的利润来源。这样处理之后,我们社区的垃圾量减少了40%左右。其他的都是可回收的了,金属、纸张、塑料什么的,被废品回收的公司和个人抢走了。”据记者了解,这种有机垃圾处理站,是上海恒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

由于居民“家庭责任”尽职不到位,社区的有机垃圾处理系统尚未推广,北京不得不设计出了“垃圾分拣系统”。2006年11月份,“密闭式垃圾清洁站”在宣武区天桥和陶然亭街道社区试点成功,正式全面推广。这种“清洁站”有望成为集垃圾收集、分类、减量、转运为一体的小型分拣中心。北京市政管委在宣武区煤市街垃圾清洁站召开现场会,要求全市推行垃圾分类减量系统。

在北京煤市街垃圾清洁站现场,这个系统展示了垃圾分拣的全过程。一个集装箱大小的垃圾分类箱盛满了社区内的混合生活垃圾,垃圾被强力挤压后,垃圾分类设备开始利用垃圾不同成分的物理特性进行筛分。不多久,垃圾分类箱下层的一个槽内自动“吐出”一个稍小一点的箱子。这一箱垃圾是可以再利用的一部分生活垃圾,包括塑料制品及纸制品,它们适用于造粒、塑木制品、炼焦等加工和生产。这些“环保垃圾”被分拣出来后,工作人员又打开垃圾分类箱背后的一个铁箱――这个箱子由一根直径约半米的传送管道与分类箱连接――里面则是筛剩下的可腐有机物和无机物,这部分无法进行再利用的垃圾就直接转运到堆肥场。

如何建立回收体系

有很多居民抱怨:“明明我在家都做了分类了,可放到公共垃圾桶后,又马上被人解开,混成一堆。这严重挫伤了我们的积极性。”

中央党校的周天勇研究员认为,垃圾回收业必须重视“底层创业”的特点。因此,在设计产业形态时,必须设计成“公司加个体户”的办法。周天勇说:“在中国,相当多的自然人性质的工作、非正规就业、灵活就业都必须登记注册,擦皮鞋、卖冰棍、修理自行车等如不注册,就是非法经营。有些城市甚至提出连收废品都要统一注册、统一着装。事实上在其他一些市场经济国家,自由职业者和非登记企业大量存在。他们不必注册登记,只要依法经营、依法纳税即可。我国的现象是,一方面,政府成立的再生资源利用公司经营不善;另一方面却有大量的自然人靠再生资源获得了相对可观的收入。因此,设计再生资源的回收体系,必须对症下药。”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学院兼职教授王维平认为,城市垃圾回收业从业者不应当是游离于政府视野之外的、不被社会关注的群体,不能让这个产业无序地蔓延,应当让垃圾回收成为一个在政府引导和社会关注之下的兴利除弊的过程。在认真系统地对这个群体进行过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帮助这个产业“正名和正形”。

杜欢政认为,垃圾分类产业是系统工程,政府除了明确“家庭责任”之外,更要在产业链的后端进行改造和提升。杜欢政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几乎所有城市里,从事垃圾回收业的,都不是当地人,北京的几个著名“垃圾王”,有的是河南人,有的来自四川。他们为北京的循环经济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但他们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而广东的垃圾回收大军的成员,有的来自湖南,有的来自湖北,有的来自安徽。“我还注意到,从事这一行的,三四十岁的农民最多,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老家有根基,因此,要想让这一行业健康发展,必须设计出符合行业特点的方案。”他为此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

照片说明:大量再生资源待回收利用图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从业人员正在电子垃圾堆里工作。冯永锋摄

延伸阅读:垃圾回收业“五位一体”发展思路

在2006循环经济年会上,浙江嘉兴学院副院长杜欢政提出了垃圾回收业“五位一体”发展思路:

首先是企业主体。我国再生资源利用要注重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生产企业在产品的生态设计和制造,分选和回收标示等方面为金属回收处理创造条件。要建立资源环境有偿使用的价格体系和机制,调动回收处理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其次是行业自律。行业自律已经成为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发展的根本。企业要自觉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加强再生资源产品的安全管理,重视再生资源处理的环境保护,加大技术改造,提高资源再生利用率,规范企业管理,诚实守信经营,建立企业良好信誉,提高行业的形象,寻求全社会的支持和理解,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第三是公众基础。社会公众是再生资源产品的直接消费主体和再生资源废弃物的排放主体,要使社会各阶层了解并认可再生资源利用能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第四是政策支持。政府要通过税收减免、绿色补贴等法律制度的设计来激发企业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环境保护的动力。充分发挥税收、金融、财政等经济政策对再生资源产业发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第五是技术支撑。要鼓励对再生资源利用的技术创新,加强对创新技术的保护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提高再生资源加工处理工艺和应用技术,如机械化程度高的废杂铜分选设备、导线脱漆技术、多功能的废电线电缆剥皮技术、废杂铜清洗技术和废电机拆解技术、新型精炼和产品加工生产线与机组等。在废旧电路板的处理上,将采用先进的粉碎、分离、提取技术和设备,对日益增多的废旧电子产品和线路板进行合理、高效、无污染的处理和加工,树立清洁生产的新形象,从而提高再生资源产品附加值,彻底解决再生资源回收处理的二次污染问题,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