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学文化引领大学发展

2006-12-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宣海 我有话说

大学文化不等同于各高校普遍开展的校园文化,不完全是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而是广泛渗透在学校办学的各个环节,影响和支配着大学的发展方向、发展质量和发展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文化是大学内涵建设的灵魂与核心。

高水平的大学要富有文化品位和特色

随着我国高等

教育规模急剧扩大后将重心转向内涵建设,一些高校的不适应性也随之凸现出来,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功利性倾向日趋突出;二是趋同性倾向日趋突出;三是高校合力和活力不强的现象日趋突出。所有这一切,表面上是具体的战略问题、政策问题、方法问题,但本质上是大学的理念问题、文化问题。

一般而言,大学文化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大学文化主要是指大学的核心价值观,也就是办学的理念。广义大学文化是指大学在核心价值观支配下创造、传播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特色、制度、行为、环境等。这里所思考的大学文化,主要从广义上来理解,包含着大学精神、大学制度、大学环境三个领域。大学精神文化,主要体现为大学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大学制度文化,主要体现为学校的规章制度、运行机制和师生的行为规范等;大学环境文化,主要体现为物质层面的校容校貌、建筑风格、纪念性标志等。在非物质层面,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校风、学风、教风、行风和党风。

大学文化在高校内涵建设中具有五方面的重要功能:一是导向功能。大学的文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告诉我们在大学建设中应该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学校的一切发展战略、目标定位、规章制度、学术规范、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都受到这个核心价值观的制约;二是激励功能。大学的文化一旦渗透到每一个教职员工的内心,就会激发出个体和群体无穷的能量,能够为了学校的荣誉、为了大学的使命而凝聚力量,在逆境和困难中无所畏惧、奋发图进;三是规范功能。我们的管理其实有三种境界,底层次管理是人管人,中层次管理是制度管人,高层次管理是文化管人。大多数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从众心理,一旦文化成为大多数人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学校中的个人思想和行为就会以群体为参照,自觉规范自我的言行;四是熏陶功能。大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文化。大学文化是大学教育最好的教材、最好的课堂、最好的老师;五是识别功能。大学文化也是大学之间相互识别的主要标志。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在综合排名上差异不大,学科专业也有不少相同,但他们之间具有鲜明的文化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成为这些学校屹立于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标杆。

大学文化渗透在学校发展的各个领域

文化是大学生存发展、办出特色和获得赞誉的根本,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的人才培养不仅在于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还在于大学文化的长期熏陶和潜移默化。所以,思考大学文化建设,要着眼于以下五个方面:

一要把大学文化体现在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上。办成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办成这样的大学,这既是大学办学的基本要旨,也是大学文化特色的本质所在。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浓缩的精华,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是大学不断适应时代要求的产物。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大学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定位。当今社会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期,机遇与诱惑并存,如何体现自己的办学理念、如何强化自己的办学特色、如何进一步准确定位,这就需要大学根据自身的文化秉性不断调整。

二要把大学文化体现在凝聚人才上。大学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是教师,尤其是大师。要克服“见物不见人”的倾向,牢固树立办学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全心全意依靠教师办学。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特别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当前我们的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方面我们的教师是在传统教育体制中培养出来的,教育教学观念有的还比较陈旧。还有很多教师从校门到校门,与社会创新实践严重脱节。另一方面我们的青年教师缺少经验、缺少名气、缺少项目,生活负担也比较重。所以高校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关心人才、扶植人才,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科研平台建设和科研项目中,要舍得在人才资源开发上的投入,给青年人才以成就事业的舞台,特别是要给他们提供干事业的“第一桶金”,同时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让他们尽心干工作,安心做事业。

三要把大学文化体现在培养各具特色的创新人才上。大学的根本使命是育人,大学文化的功能也必然主要体现在育人功能上。大学文化以一种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的、润物无声的渗透到每个学生的身上,实现情感陶冶、思想感化、价值认同、行为养成的影响效果。但如果不对其中好的经验加以总结和发扬,这些好的做法就不能升华,甚至可能失传。

为此,应该改革大学的招生模式,实现个性化学生与个性化学校的双向选择。应该加强人文精神教育,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赋予学生新的视野、新的境界,让学校的教育有助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四要把大学文化体现在学校制度设计上。校风、教风、学风是表现学校风格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大学制度规范的结果。要在制度上体现对教师和学生的正确价值和行为导向。特别是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和激励制度,不能将科研作为教师评价的唯一标准,不能以学术论文作为科研评价的唯一依据。

大学作为一个组织和管理体系,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只有激发教师参与学校发展的积极性,大学才有凝聚力。所以,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应该把发扬民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首先要广泛听取教师特别是专家的意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其次要严格遵循民主程序,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

五要把大学文化体现在富有品位的校园风貌上。每一所高校的建筑、绿化、雕塑、纪念碑等,都是这所学校文化的展示。高校校园建设中要把凝练文化底蕴的设施置于重要的位置,既要注重学校的形态,更要注重形态中所蕴含的文化,体现学校文脉的延续性,体现学校与时俱进的文化精神。大学校园建设绝不能以追求新奇、追求豪华为取向,这样只能无谓地毁掉自己的文化根基,损害学校的声誉。

以大学文化建设为重要的战略基点

当前,各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按照中央关于

高校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着眼学校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明确学校定位和发展使命,切实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1、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夯实大学文化根基。高校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应该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长远发展,重点思考和把握好影响学校科学发展中的各种关系,特别是学校自身发展与服务社会的关系、创新突破与和谐稳定的关系、依法自主办学与服从政府统筹的关系、学科建设与教书育人的关系等等。

2、要把文化建设作为战略规划的重中之重,凸现大学文化特色。高等学校要实现科学、可持续的发展,就应坚持以特色立校,以特色建校,以特色强校。在确定特色、发展特色与强化特色上做足文章。要从社会价值和发展战略的层面上对特色问题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入思考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文化使命,从学校长远发展来明确战略定位。

3、要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体现正确政绩观内涵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推进大学文化工程。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工程,关键是要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体现正确政绩观内涵的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并以此为“指挥棒”来科学地考核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既要讲政绩、重政绩、以实绩论英雄,又要讲政德、讲政风、讲政责;既要考核当前的发展“显绩”,又要考核长远的“潜绩”;既要考核为有形的“物质成果”,又要考核所留下来“文化财富”;既要看政绩,又要看政绩背后的成本和“包袱”;既要考核硬环境的加强,又要考核软环境的改善;既要考核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能否出新思路,又要考核这个新思路的执行力。(作者系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