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相互交流”让孩子同享一片蓝天

2006-12-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汪新 我有话说

如何使城乡学校缩小差异、共同发展、整体提高,让偏远乡镇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享受同等优质教育资源,是许多地区都在探索的重要问题。合肥市2002年3月区划调整后,包河区城乡学校之间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素质、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一工作成为包河区基础教育的核心

。包河人认真思索、努力实践,逐渐形成了被教育家陶西平称之为“包河模式”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特色,这就是包河区城乡学校、教师的“相互交流”工作。

包河区成立后,教育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布置落实“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双向交流工作”,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在对全区中小学进行摸底,经过调查和论证后,结合全区学校实际,将城区所有中小学和坐落在乡镇办学条件较差的中小学结成帮扶对子,实施城乡学校之间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互动,充分挖掘城乡学校优质潜力,发挥各校优势,相互取长补短,以达到共同发展、整体提升的目的。

――相互融通。借助高校附中的优势,影响和带动地方学校的教育教学,如工大附中教师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感染了官塘小学的全体教师,官塘小学老师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安心在条件艰苦的偏远学校工作的精神也感动了工大附中的全体教师,两校正通过双向交流,各自取长补短。

――名校辐射。屯溪路小学是省级特色示范学校,有着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几年来,他们先后选派了省级教坛新星、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60多人次到大圩乡的慈云小学和晓星小学送教上门,并对这两所学校教师开展新课改专题讲座、上示范课、计算机培训等活动。屯溪路小学承担的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都邀请慈云学校的教师共同参与,并指导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得到共享,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及时向薄弱学校辐射。

――联手并进。城乡学校教科研活动相连接,充分发挥各校自身优势和特色,学校之间开展了丰富的教育教学交流活动,通过讲座、论坛、交流、互访、观摩等形式,将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新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传递给对应的学校,转变了教育思想和观念,改变了教师的精神面貌,开阔了老师和学生的视野,浓厚了学校的教学研究氛围,感受到了大教育的温暖和力量。

2004年初,包河区教育局制定了《关于包河区中小学对口支援互派干部、教师挂职交流等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规定对口支援工作和提拔任用干部、职称评定挂钩,城区凡是没有到农村学校对口支教的教师,高一级职称工资不兑现。

从2002年至今,包河区已派出280多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分赴受援学校,开展不同形式的对口支援活动,共达900多人次。受援学校的师生到支援学校参观、学习、交流、培训达1800多人次。全区参与对口支援的27所中小学,覆盖了城区和所有原来的乡镇学校,以一人带动一校,一校带动一片,校校联动,共同参与,资源共享的宗旨,让对口支援、双向交流带来的效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2005年,包河区初选了191名骨干教师候选人,通过培训参与全区的交流,首批50名到指定的学校去任教一年,发挥各自的特长,展示每个人的优势,挖掘人才潜能,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城区教师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及时向农村薄弱学校辐射;乡村教师到城区对口学校参观、学习、交流,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教育教学交流活动,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包河区的孩子们在同一片蓝天下接受到了同等的优质教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