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谁为元老最知音

2006-12-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虞云国 我有话说

记得十余年前的一次学术会上,听说黑龙江商学院有位学者正在笺注《东京梦华录》,专业的神经马上兴奋起来。2000年起,为《万象》等杂志写点关于《水浒》的闲文,开始注意到伊永文先生的《宋代市民生活》。今年

暑假,上海师大主办宋史年会,忝为东道主之一,获识永文先生,才知道他就是《东京梦华录》的新笺注者。

最近,得读这部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新笺注本,钦敬之余,就闪出了八字评语:元老知音,文如功臣。孟元老此书是宋代城市文化的经典之作,以至海外汉学家将对此书的研究称为“释梦学”。元老当日追记东京繁华,于风土人情有所指称时,“物必从俗称”,当时人因耳闻目睹而心领神会,自然无须喋喋解释。但时世推移,后人不惟对其中名物颇难索解,甚至于已“难施句读”。有鉴于此,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史学大家邓之诚(字文如)为之作注,断断续续达二十年之久,于五十年代末始成邓注本。邓注一出,学界推重。但他自承:“能释者未及十之三四”,“断句以伎艺饮食为最难,其他讹夺俱难强解”,亦可见笺注此书之难度。

1983年,日本学者入矢义高、梅原郁有译注本问世,对邓注多有批评,但这不足以抹杀邓注的开创之功。在后来的“释梦”者中,永文先生占领了制高点,既将我国的研究水平在邓注本的基础上推进到一个新高度,也让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不能专美于前。

这部笺注的优点,主要有三:

其一,征引繁富,不拘一格。邓注自称是“以宋人杂记为断,亦不多取正史”,以取材谨严论,自然值得肯定。但元老之书,许多名物,本朝杂记未必涉及,而元明间人去宋未远,或有记载,后代学者研究有得,或有诠释。故邓注立则,未免画地为牢,自我局限。新笺注本不拘一格,不仅取尽元明清人著述,还采及相声、笑话等民间文学与俗文学的资料。惟其如此,新笺注本引书多达一千二百余种,是邓注本引书的八倍之多,为新笺注的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二,以图注文,重拾传统。《东京梦华录》不比他书,许多名物即便有文献佐证,但文字描述往往仍让人不得要领。永文先生深知“不甚清楚的问题,有图即可冰释”,在最必要的笺注处配以百余幅历史图画,使图画与文字一起成为笺注的有机构成。上一世纪以来,古籍笺注不可谓少,但以图为笺,则自此书始。而这种插图又不是当下那种徒具形式的图文本,左图右史的传统得以光大且收实效,新笺注本是功不可没的。

其三,突破旧里,融入研究。元老此书,其行文用词的文本涵义本身往往不彰显,不仅一般獭祭式的笺注难明本义,即便略加按语也难奏功效。永文先生便大胆创制,把前贤、今人与他自己的各种研究成果融入笺注,为古籍注释新辟蹊径。

永文先生尽二十年之力完成的新笺注本把《东京梦华录》研究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但这一领域还有许多有待开拓的空间,我们也期待着他向学界贡献更多更好的“释梦”成果。在不远的将来,汇总邓注本、日本译注本与这一新笺注本的成果,整理出一个更方便读者使用的会注本《东京梦华录》,也许是学界对永文先生最迫切的期待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