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爱心铺就支教路

2006-12-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国圣 我有话说
离开百色后,李一村似乎与那片红色的土地联系得更紧了。他不停地通过网络、电话和信件的方式继续为那儿的贫困学生联系资助,为西政的同学作报告,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发动更多青年学生服务西部,他倡导在校内开展了“我与山里的孩子共成长”活动,由有条件的大一、大二的同学共同资助百色的贫困高中学生,直到他们毕业。

8年前,参加团中央、教育部扶贫接力计划的西南政法大学学子,在百色启动了“爱心接力”。自那以后,每一个来此支教的西政志愿者,都成了只接棒、不交棒的爱心接力者。

2004年本科毕业被保送研究生后,来自广东的李一村选择保留一年学籍,前往广西百色支教,从此与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田阳县坡洪镇中学,他住着不足10平方米的土坯房,用一张木板床和从教室搬来的课桌做“家具”。冬天最冷的时候,连续两个月停电,无法看书,也无法与外界联系,李一村只能靠回忆度过长夜。

当地人的纯朴和穷困,让李一村觉得自己应该踏踏实实地为这里做点事。于是他开始挨个对学生进行家访,将自己的亲眼所见写成材料,提供给社会上的好心人。一年之内,他穿坏了3双皮鞋。

同样来自西南政法大学的卢艺,与李一村有着同样的计划。刚到田阳县那满中学,细心的卢艺就发现班上有一个叫梁艳妮的16岁女孩,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她每天只靠两包方便面充饥。家访后,卢艺将自己了解的情况发到一个慈善网站上,梁艳妮很快得到了一名上海医生的资助。通过西政志愿者的不断努力,几年来共有60多位贫困学生得到了资助。

为了让更多的留守儿童感受家庭的温暖,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很快成立了留守儿童关爱小组,利用周末和家访为留守儿童生活和学习提供帮助。他们还在学校开设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周末和留守儿童一起度过,鼓励他们参加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设置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档案和联系卡,与学生父母或监护人保持联系,对学生的成长进行长期跟踪指导。

李春玲创建聊天室的想法,也得到了大家的响应。一个15岁的优秀学生,莫名其妙就变“坏”了,班主任气得不行,又找不出原因。在聊天室,李春玲得知,原来是这位同学的奶奶找人给他算命,说他这辈子注定要种地,再怎么读书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他信了,开始自暴自弃。李春玲先是开导了他,又马上到他家家访,终于又使他“变回来”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