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视和加强大学生责任观教育

2006-12-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丁泗 我有话说

责任是外界条件对行为主体的客观要求,是对人的行为的外在约束和规定。责任观,是个体认识责任、履行责任的态度,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核心要素之一。大学生责任观教育,就是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对祖国和民族、对社会和环境、对家庭和邻里、对自己的责任感和负责精神,形成良好的责任

意识和责任品格,并转化为忠于祖国、献身社会、关心他人、保护环境、完善自我的责任行为。

由于个体社会角色的不同,人的责任具有多样性。按个体自我意识以及承担道德责任的能力发展过程,在逻辑上可以将主体的责任依次分为对自我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集体的责任、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对人类的责任、对自然的责任等七个层次。在任何社会中,社会责任感都是社会前进的精神支撑力之一。因此,早在197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学会生存》这一报告中,就确定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是使每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1989年,该组织将“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的主题确定为“学会关心”,呼吁一种道德关怀与道德责任;该组织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更加明确地指出,高等教育首先要“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责任观教育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时代的变换,始终与青年的责任紧密相连。青年大学生是最活跃、最富有朝气的社会力量,在推动历史发展变化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时代赋予了青年大学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神圣使命。大学生己经到了全面承担人生责任的阶段,而且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对待人生责任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将直接决定未来几十年社会主导责任观的价值取向。因此大学生有无社会责任感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历史使命,对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当前,在社会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日渐淡化,与社会生活要求人们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的要求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表现出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倾向,如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对社会缺少主人翁责任感;家庭责任观念淡薄,只愿享受家庭的爱与照顾,不愿承担家庭的责任,只愿过养尊处优的生活,不愿为家庭有所付出;自我责任观迷茫,呈现出明显的情绪化倾向和功利化倾向,甚至走向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对他人责任混乱,往往倾向于夸大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而对个人和他人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认识不足,等等。新世纪的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他们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如果说,责任的重要使责任教育成为永恒,那么,现实中大学生中见惯不惊的责任意识模糊、责任感淡化的客观现实则使责任观教育变得刻不容缓。

对大学生进行责任观教育,一要立足于培养“责任公民”,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新型公民,已经具备了公民权利、公民意识,已经成为也必须成为责任主体;同时,大学生多元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标准的存在是客观现实。对大学生实施“责任公民”教育,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个人需求与社会责任、社会义务之间的相互关系,把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作为责任观教育的主导价值要求。二要多措并举,构建“三育人”的责任观教育共同体。要坚持“教书育人”,将责任观教育贯穿于科学知识的教育之中。全体教职工应当树立对大学生进行责任观教育的责任意识,一方面,身体力行,以身垂范,用自己高度的责任心去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要坚持“管理育人”,积极营造负责任的良好氛围。围绕育人的根本任务,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在制定育人方案、组织和实施育人工作的过程中强化责任观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明确责任观教育的目标;制定管理规章制度时要进一步明确责任观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履行责任;通过规范管理,形成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要坚持“服务育人”,身体力行做好负责任的表率。在学校从事服务工作的广大教职工,为了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在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以一定的形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生理想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教育,通过自身负责任的服务活动,在思想、道德、纪律等方面感染学生,赢取学生的尊重,从而激发学生“人人为我、我应为人人”的责任心。三要深化大学“两课”改革,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主渠道的作用。要以责任观作为要素重新构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体系和方法渠道。一个完整的责任教育体系和一个完整的责任观念的形成,对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的内化,对当代大学生面对自己和他人、家庭与集体、国家与社会、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时,作出正确的思想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会大有裨益。要循序渐进,坚持责任教育的层次性。既要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知责任,提高责任意识,又要培养人们坚定地履行责任的意志和信念,同时还要通过教育使人们养成责任习惯。要创新教育形式,改变“两课”教学呆板的课堂灌输形式,以更加灵活的教育方

式和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要与实践相结合。责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此可以说,责任观教育也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就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无数的教育机会。教育者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导,让青年大学生在承担责任、履行责任的过程中增强责任感,坚定责任意志和信念,养成责任习惯。(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