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虫子王”培植特色产业

2006-12-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邢兆远 通讯员 刘观浦 我有话说

黄粉虫、蟋蟀、蝗虫、蝴蝶、土元、蝎子……走进位于泰山脚下的“昆虫养殖园”,仿佛步入了一个奇异的世界:一垄一垄的大棚下罩着一些奇珍异物,虽然是隆冬季节,但这些小虫们却在里面怡然自得。养殖园的创建者、山东农业大学刘玉升博士告诉记者,这里是集科研推广、生产加工于一体的昆虫高新技术养殖推广基地,目前已养殖

昆虫10余种,辐射带动起1000多个昆虫养殖专业户,构筑起昆虫产业化体系。

我们驱车来到了肥城市的一家养殖专业户家中,只见在暖融融的大棚里,小小的蝗虫趴在泛着泥土芳香的青草(豆叶)上鸣唱,好像是在演奏一场奏鸣曲。管理技术人员用手轻触它们,好像在侍候一件价值不菲的宝贝。他们介绍说:“明年,要在这里发展起20个养殖大棚,让小虫子带动更多的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

作为硕士生导师的刘玉升,被人们称为“虫子大王”,为昆虫学博士。二十年来,他将智慧与情思倾注于昆虫产业,组建起国内首家昆虫研究所和推广昆虫产业化的虫业协会,在互联网建起昆虫专业网站“泰山昆虫网”。在他主持的山东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已大规模产业开发的昆虫有蝗虫、黄粉虫、无菌蝇、蟋蟀、大蜡螟、土元等20多种。刘玉升说,“在昆虫学的研究和应用中,长期以来仍是害虫防治占主导地位,即以‘植保昆虫学’的局部内容代替了昆虫学的整体,应改变思维方式,大力培植昆虫产业。昆虫资源是上帝留给人类的最后一块蛋糕。目前,全球已知昆虫种类近200万种,我国约为50万种,进化历史达3.5亿年至4亿年,是地球上生物量最大的类群”,刘玉升说,“资源昆虫产业化,仅就用作饲料蛋白一项,就可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具有节地、节能、节水、节空间、节人力、无污染、适合规模生产等优点。”

为推广资源昆虫产业化,刘玉升深情的脚步踏遍了国内20多个省市。近来,他培育出3个黄粉虫新品种,研制出黄粉虫规模生产技术,利用以农作物秸秆为主的有机废弃物作饲料。他主持的《黄粉虫新品种选育、培育、工厂化生产及产业化开发》项目转化后获得了巨大成功,黄粉虫干粉每吨能卖到三四万元。刘玉升说:“黄粉虫产业有利于以农户为生产单位,组成科研、生产、加工、营销一条龙的联合公司,这是一项投入低、周期短、效益高的扶贫工程。按现在养殖专业户生产能力计算,一个三口之家,用50平方米房作养殖厂,年可收入2万至3万元。这是目前一般普及性扶贫项目不能比的。”

启蒙、发动,推广、示范。在泰安各个星级酒店,刘玉升推出了他开发的“百虫宴”:把无菌蝇、黄粉虫、蝗虫等近百种昆虫,做成各种美味大餐,摆上餐桌让人品尝。今年,他又在山东嘉祥县辟出12亩地,指导建起了“百虫园”。他创建起养殖与加工企业,构建起“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体系,他研究的技术成果在这里得到转化。“小虫子就能产出大效益,是特色养殖圆了我的致富梦”,养殖户郭涛高兴地对记者说,“去年,投资4万元办起了黄粉虫特色养殖,一年下来赢利5万多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