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春风飞度玉门关

2006-12-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丰捷 我有话说
编者按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进一步加大扶贫工作力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清华大学开展教育扶贫工作4年来,通过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建

立的107个教育扶贫现代远程

教学站,向贫困地区群众传播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出“大规模、可持续、见实效,能推广”的新型教育扶贫模式,其经验值得借鉴。

2006年6月26日,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办公室,一封来自“彩云之南”――云南的喜报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云南盐津一中422名考生中,有308人上线,本科上线162人,高考升学率创建校60年来最好成绩。

盐津县,是清华大学实施教育扶贫项目以来所建立的107个远程教学站中的一个,目前已有10万名贫困地区的高中毕业生通过清华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接受培训。就在今年高考前夕,该校数百名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还在教学站里聚精会神地收看了“北京名师高考辅导课程”。

清华大学教育扶贫项目启动于2003年初。作为国内知名高校,清华大学历来以“教育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学校党委书记陈希在2004年云南迪庆州清华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的开通典礼上强调:“清华大学直接参与迪庆‘西部人才工程――先锋计划’,这是清华大学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党中央国务院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清华大学是一所得到国家重点支持的学校,我们认为清华大学除了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培养好学生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承担国家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任务,在这样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任务中发挥作用、作贡献。”四年来,清华大学依靠自身的教育资源和人才智力优势,为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无偿建成了107个清华大学远程教学站并无偿提供课程。这些教学站设在贫困县条件较好的党校或学校,三年中累计培训贫困地区干部、中小学师生和农民达30万人次。清华大学通过信息技术,突破传统的区域和空间障碍,向落后地区输送亟须的教育资源,让他们分享现代社会的文明成果,并在国家各部委帮扶单位和挂职干部的支持下,与当地群众携手合作,探索出一条“大规模、可持续、见实效,能推广”的教育扶贫模式。

为了使远程教育网络真正、可持续发挥作用,清华大学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教学站所在地政府成立了“清华大学教育扶贫教学站领导小组”,由主管教育的县领导监督教学站的工作。每个教学站设站长、信息员、技术员,任职人员需经清华大学的面授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在工作中与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办公室保持密切联系,保证信息交流的畅通。

课程设置方面,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办公室根据贫困地区干部、中小学师生和农民的实际情况,研发设置了1000多门课程。例如,为期两周的“区域干部执政能力提升高级研讨班”,吸引了近两千名干部参加培训,其中629人获得了清华大学教育培训处颁发的结业证书。江西安远教学站所在县县委书记,不仅连续几天亲自前往教学站听课,还要求全县干部都参加培训学习。清华大学扶贫办研发的《北京名师高考辅导课程》,也受到贫困地区高考师生的热烈欢迎,许多学校开通这一培训渠道后,当年高考成绩均创出该校历史最好水平。

清华真诚为欠发达地区传播知识的善举赢得了越来越多贫困县的积极响应,学校计划在今后两年,将教育扶贫项目基本覆盖到全国592个国家贫困县,使清华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成为贫困地区广大乡镇干部、中小学师生和农民的开放式学习中心。

清华大学开展教育扶贫项目以来,动员了全校的力量参与该项工作,许多教师义务为各地教学站授课;2004年及2005年暑期,又有200多名清华学生前往12个省的16处教学站开展暑期教育扶贫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英语培训、学习经验交流等。他们的积极参与,不仅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树立了学习的信心,而且大大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国家的意识,进一步拉近了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距离。建筑学院2003级学生赵飞深有感触地说:“走过这一趟,我才知道,期待我们长大成熟的不仅是父母,还有很多人,还有广阔的土地期待着我们。选择清华就是选择了一生的责任。”

2006年7月,在美国王氏基金的倡导下,由清华大学扶贫办公室与校团委、校工会组织,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华盛顿大学、南佛罗里达大学、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等12所高校的70多名师生与400多名清华大学的师生一起,共同参与了“2006年中美大学生暑期教育扶贫社会实践活动”。

中美师生们分赴全国各地22个省、市的52个贫困县的教学站,以丰富多样的“帮扶教”形式,举办中小学英语教师、学生培训班,计算机培训班等,共培训中小学教师、学生、农民共4万多人,赢得了当地民众的广泛赞誉和欢迎,也让美国师生对当代中国有了更多的认识。来自美国韦恩州立大学近东与东亚研究所的一位教授,亲自带领他的8个学生参加了这一活动。他说,本次教育扶贫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中国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也是一扇面向美国大学生打开的窗口,让他们得以亲身体验、了解美国以外其他国家的社会生活,为促进中美两国的民间交流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许多美国大学生离开中国贫困地区的时候,流着眼泪与孩子们拥抱,表示要再次到中国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学习英文。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希望参与“中美大学生暑期教育扶贫社会实践活动”。

清华大学教育扶贫的善举,还得到了国内外有识之士和企业家的支持,它所开创的新型教育扶贫模式更是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2006年2月第二届全球大学校长学术年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报告中提到的作为中国研究型大学积极服务社会,特别是以智力和知识支援贫困地区发展的经验表现出很大兴趣。清华大学还多次与世界银行学院合作,围绕发展贫困地区中小企业、贫困地区少数民族教育问题等开展远程视频培训项目。世界银行还将清华大学教育扶贫项目作为案例,计划在非洲国家中推广这一教育扶贫模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