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单勇捐献平生收藏2万余件古生物化石

2006-12-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 韦晓明、胡梦婕 记者 刘昆 我有话说

本报南宁12月23日电广西地质调查研究院单勇教授日前将自己毕生收藏的2万余件古生物化石悉数捐给柳州市博物馆,成为柳州一段佳话。

今年70岁的单勇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的退休教授,从事地质调查工作43年,在长期的野外作业中,单教授搜集了大约6万余件珍贵的古生物化石。此前,他

已将其中的3万余件捐给了他的故乡安徽省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现在,单教授再把剩下的悉数捐给了柳州博物馆。

这批化石标本有无脊椎动物门和脊椎动物门,其中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此外还有植物类和昆虫类,标本保存完整,能作为研究和陈列的标本占90%。数目巨大表现在其总数为28471件,而事实上还远远不止这个数,因为许多标本是不能以件数来统计的,一件中往往包含有几百或几十个个体。据估计,真实的个体数目应在4万以上。因此,这批标本无论在种类上、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均可在全国所有自然博物馆中排前三位。

这些标本中,最为珍稀化石有:

――木化石。整批木化石共约70株,它们不仅高大,而且很完整,这是很难得的。目前所知的全国收藏有木化石者为数不多,以深圳市植物园中的古生物馆保存的最多最好,但相比之下,他们保存的远不如单老保存的这一批。

――无脊椎动物化石中的鹗头贝、震旦角石、海百合、三叶虫化石标本。这几类标本最大的特点是大,呈群体结构存在,而且种类多,鹗头贝一块可包括几百个个体;角石长可达2米以上,海百合完整和造型美观;三叶虫一个群体中可包括好几个种属,其中还有世界上最大的三叶虫。这些标本都是稀有的珍品,不仅观赏价值高,而且科研价值大,经济价值相当可观。

――鱼类化石数量不算太多,只有715件,但其中包括的品种相当丰富,有狼鳍鱼、?鱼、沟鳞鱼、鲟鱼等。这批化石不仅可观性大,而且可作为对外交流的纪念品,经济效益可观。

――大型哺乳类动物化石总计83件,其种属比较丰富,且保存完整,可观赏性高,是一批好展品。其中一些品种,如无角犀、大唇犀、爪兽、和政羊、祖鹿、库班猪、巨鬣狗、剑齿虎、铲齿象等,在大型哺乳类的系统进化研究中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是一些典型代表性种类。

在本批标本中,最引人注目的是381件贵州龙、幻龙和13条鱼龙化石,这些标本难得不说,更为重要的是个体完整,只要经过适当修复,就是一批非常吸引观众的展品。其本身的收藏价值高,科研价值大,因为它们有好几个种属,在系统演化研究上十分重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赵喜进研究员认为:“检验一家古生物化石馆是否上规模,就是看它是否有恐龙化石。”而在单老捐给柳州的这批化石中,就有4具恐龙化石,其中两具为大型恐龙,身长分别为22米和8米。

这些化石中,单教授最得意的收藏是一块鳄鱼的化石,整个化石的体长1米,虽然迄今只有6000多年历史,但是在全国有关鳄鱼化石的收藏中,这么完整的化石绝无仅有。

面对一些人对自己的慷慨行为不理解,单教授说:“这些宝贝如果放在家里,它们就只能躺在仓库里。现在这些化石捐给博物馆,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们,认识它们,比放在家中孤芳自赏,意义更大。”

2004年,单教授将一半的化石捐给了家乡安徽省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后,他就一直有一个心愿,希望将自己另一半收藏留在他的第二故乡――广西,他期望广西能有一个高规格的城市和博物馆,对他捐赠的化石进行研究和开发利用。

单教授说,他收藏的化石来源主要有三种渠道:一是化石的挖掘对地质勘探研究有着相当重要意义,他长期从事地质研究。因工作之需,他便收藏一些化石藏品;二是朋友间相互的赠送。作为一个收藏家,他和藏友们经常互通有无,令自己的藏品门类不断增多;三是从农民手中购买。单老收藏的近70株硅化石中,就是上世纪70年代从新疆买回广西的。当年,单老听说新疆有一些农民专门挖掘硅化石,便赶到新疆将所有的化石买下,用三辆卡车运了7天7夜,才将这些宝贝运到了广西。

现任柳州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甘霖和单勇的儿子私交甚好,在他的牵线下,单老决定将余下的藏品全部捐赠给柳州。今年6月5日,柳州市政府根据单勇教授的意愿,邀请国内知名的古生物专家来到桂林,对他的收藏进行鉴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研究员赵喜进见到这么多化石也惊叹不已,他说,单勇捐赠的化石门类广,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及观赏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