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学发展的主要特征

2006-12-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董泽芳 我有话说
随着社会发展对大学的需求不断增加与大学自身的目标、结构、功能的日趋复杂,大学发展中的观念性冲突、目标性冲突,结构性冲突与制度性冲突也日益增多。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重任的大学,理应以自身的和谐发展来引领和谐社会的构建。发展的大学应具有下列主要特征。

一、和而不同的价

值取向。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求的满足关系。大学主体有多层次性,除学校主体外,还有部门主体与个人主体,部门主体包括教学部门、科研部门、管理部门与服务部门,个人主体包括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与后勤服务人员等。大学主体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大学价值的多取向性,甚至相互矛盾性。大学在价值取向上的和而不同,就是在承认价值取向多元性的同时,坚持价值取向的一元引导,“和”是指共性的表达,“不同”是指个性的追求。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反映在学校层面,就是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方向,又能根据时代的要求与对校情的分析,提出本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反映在部门层面,就是既有学校统一的发展理念支配各部门的行为,又有部门自己创新的工作思路;反映在个体层面,就是既有统一的行为规范,又有展示个性的广阔空间。从而形成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既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快速发展的办学格局。

二、和谐发展的目标定位。目标是人们在一定价值观念支配下作出的对发展某些事物的选择或是人们行为希望达到的结果。正确、和谐的目标定位对于实现大学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和谐发展的目标定位:首先反映在大学是以促进人的知识与人格、共性与个性、生理与心理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其次反映在学校的育人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目标的和谐,即大学通过培养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能够起到优化人才结构、推动科技振兴、促进经济发展、维护政治稳定、增进文化繁荣与建设生态文明等多方面和谐发展的作用;其三反映在学校发展目标与师生员工个人目标的和谐,即学校能够通过有效的整合方式将组织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与主动性,达到师生员工同心协力为实现学校的目标而奋斗;其四反映学校发展的各项具体目标之间的和谐,也就是能正确处理改革目标、发展目标与稳定目标之间,教学目标、科研目标与社会服务目标之间,以及近期发展与长期发展、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目标之间的关系,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三、和合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指异质因素的共处,“合”指异质因素的融合。“和”是基础,“合”是目的。“和合相应”是指多种异质因素在动态调适中实现的有机融合。大学既是一个文化底蕴与学术传统深厚的学术组织,又是一个结构复杂与高度分权的行政组织,矛盾与冲突在所难免,要形成稳定和谐校园秩序,有赖于构建和合相应的制度体系。这种制度体系反映在:一是以人为本,即一切制度都充满着人文关怀,有利于激发所有人的聪明才智;二是刚柔相济,也就是刚性的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制度激励相统一;三是适时而变,即制度具有灵活性,既能因时制宜,也能因情而异;四是开放包容,即制度创新既能立足校情、符合国情,又能博采众长、吸纳借鉴国外大学制度中的合理因素。

四、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大学有着复杂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师关系与干群关系。随着高校的教学、科研与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人际关系也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思想的矛盾与利益的冲突也时有发生。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是和谐大学的核心内容。这种人际关系,首先反映在学校领导之间,既分工明确又配合紧密:工作上分,目标上合;行动上分,思想上合;小事上分,大事上合;工作到位不越位,相互“补台”不“拆台”。其次反映在师生之间,教师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教艺高超,又能处处“以生为本”,学生则时时“以师为尊”,敬重、理解、信任教师,主动与教师进行学术的交流与情感的沟通,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其三反映在教师之间,每个教师都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处处以“育人”为重,彼此以真诚相待,在自由宽松、公平公正的学术环境中,既有相互间的竞争,又有彼此间的协作。其四反映在干部与教师之间,干部能克服官本位意识,教师能克服学者优越的思想,在人格上相互尊重,在权利上相互平等,在工作上相互支持,在发展机会上相互兼顾。

五、和实生辉的大学文化。大学既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地,也是多元文化汇聚与交流的主要场所,多元文化虽然存在很多差异,甚至彼此对立,但相反可以相成,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才有可能产生闪耀时代光辉的新文化。北京大学正是继承和发扬了蔡元培“学术自由、兼顾并包”的思想,才造就了长盛不衰、特色鲜明的北大文化。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更强化了大学文化多元发展的趋势,大学只有在文化建设上追求和实生辉,即承认文化差异,鼓励百家争鸣,使科学文化与伦理文化、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才能不断创新。

六、和美交融的校园环境。“和美”是指多种环境的和谐统一而使人获得整体美的感受。大学校园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和美的校园环境,体现在硬环境与软环境自身的和美,以及两种环境的相互和美。硬环境包括大学的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环境,硬环境的和美反映在一切建设都经过精心设计,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是特色鲜明,风格各异,又有整体布局的和谐。和美的软环境主要体现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自由民主的学术环境、整洁舒适的工作环境与充满爱心的育人环境的和谐统一。两种环境的整体和美,反映在“文”、“雅”、“序”、“活”四个方面:“文”指校园文化底蕴的深厚与科学、人文的交融;“雅”指校园环境的文明雅致与师生举止的高雅文明;“序”指校园的所有安排都井然有序,一切活动都有章有法;“活”指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富有特色,充满活力。

七、和协有序的调适机制。大学发展的内外环境都在不断变化,所谓“调适”是指大学能够主动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内部结构与制度体系等,以适应内外环境的过程。影响大学发展的内外环境是多方面的,大学的调适也需要多方面的机制。这些机制既能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又能相互协调、彼此配合,从而有效达成大学和谐发展的目标。和协的调适机制主要包括正确的价值引导机制,即在多元的价值取向中努力探索大学的核心价值观,以形成共识,凝聚人心;顺畅的意愿表达机制,即一切有关学校发展重大事项都能广泛征询各方面意见,使决策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公平的利益协调机制,即能妥善处理不同层面的教职员工的利益关系,化阻抗力量为建设力量;灵敏的预警防范机制,即通过建立完整的校园信息反馈网络,以增强对各种阻碍和谐发展问题的预见性与防范的主动性;有效的调控机制,大学的和谐是相对的,只有恰当地运用思想教育、民主协商、利益调节、制度约束与政策规范,及时有效地克服大学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才能保障大学发展的和谐。(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