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06年中国科技大事记

2006-12-3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家蚕基因芯片与表达图谱诞生

1月2日,西南大学蚕桑学重点实验室研制成功家蚕基因芯片与表达图谱。一张只有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汇集着家蚕一个细胞上的

2.2万个基因,每个基因分别有自己的图谱。这些功能基因分别控制着家蚕的性别、产卵、抽丝、抗病等功能的发挥,把它们编码后存储起来,可以通过电脑程序查找。

点评:家蚕基因芯片与表达图谱的诞生为基因干涉技术和家蚕产业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发现新粒子

1月6日,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分析粲粒子J/ψ衰变到1个光子和3个介子的过程中,北京谱仪国际合作组观测到一个新粒子。该新粒子质量约为1835兆电子伏特,寿命约为10-23秒,人类的正常知觉根本无法感受到它的存在。

点评:如果发现普通夸克模型以外的新型粒子,将改变人类对物质结构和自然界的认识。

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

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京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国务院决定组织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作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2月26日,国务院全文发布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

点评:我国第一次非常系统地形成了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

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研制成功

2月22日,科技部、教育部在复旦大学主持了由复旦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合作完成的猪口蹄疫O型基因工程疫苗成果鉴定会。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研究的成功,以及获得农业部授予的一类新兽药注册证书,标志着该疫苗制品已达到进行工业化生产的质量标准。

点评:世界上首先研制成功和可进入工业化生产的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

最大畜禽遗传资源体细胞库建成

4月13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畜禽遗传资源体细胞库”。它能高质量保存43个重要濒危的畜禽品种和6种野生动物体细胞共计21417份。与此同时,我国还建立了用细胞生物学特性检测的两个技术平台,从而开辟了畜禽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的新途径。

点评:在全球性抢夺生物资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中国科学家理应构建重要濒危畜禽品种群体细胞库,以保存其基因资源。

两院院士大会召开

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于6月5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1100多位两院院士出席了大会。会议期间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工程院领导班子及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第七批外籍院士。大会还颁发了陈嘉庚科学奖、光华工程科技奖。

点评:我国科技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更是加强自主创新、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件大事。

青藏铁路通车

经过10万筑路大军历时5年的艰苦奋战,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建成,至此,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打破工程科技多项世界纪录的高原铁路全线建成通车。7月1日,从北京驶出了第一列开往拉萨的旅客列车,轰鸣的声声汽笛使人们乘坐火车去高原圣地旅游的梦想变为了现实。

点评:青藏铁路的战略意义远远超越了工程科技界,长鸣的汽笛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都能听到回响。

找到调控植物发育的“钥匙”

植物遇到干旱时为什么会关闭叶面气孔?是什么在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使其在失水干燥的状态下仍能存活?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的一个课题组首次发现了一种参与叶绿素生物合成的蛋白质――植物脱落酸(ABA)受体,从而找到了控制植物气孔运动和种子发育的“钥匙”。10月出版的《自然》杂志以主题论文的形式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点评:用这把“钥匙”,科学家可以打开落酸作用机理和应用的“大门”。

加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

11月21日,参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的欧盟、美国、中国等7方代表在法国总统府共同签署了ITER计划联合实施协定及相关文件的正式协议。根据协议,反应堆将建在法国的卡达拉舍,项目预计持续30年,前10年为建设期,后20年为具体的操作实验时间。参与各方都将完全平等地享有项目的所有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

点评:作为有史以来参加的规模最大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国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赶上磁约束聚变研究的世界先进水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