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群众奉献光和热

2007-01-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毕玉才 苗家生 我有话说

抚顺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源源不断的煤炭输出成就了抚顺“中国煤都”的美誉,资源的枯竭也使这座城市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面对压力,抚顺市各级领导干部没有退缩,他们仍然像煤一样默默地燃烧,为群众奉献着

自己的光和热。东洲区民政局局长段玉珍就是他们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冻着饿着”

东洲区城市人口30万,矿区人口占三分之二,贫困人口近6万。2000年,段玉珍走马上任时遇到的一件事至今让她记忆犹新。那天她刚上班,一名中年妇女推开门就给她跪下了。她的丈夫已是癌症晚期,她来找民政局长不是要钱治病,只是想买几支杜冷丁,让丈夫临死前不再那么痛苦。段玉珍一家在抚顺市最困难的棚户区生活了将近20年,丈夫至今仍是一名环卫工人,对基层群众的疾苦她最懂。在向区人大述职时,她郑重承诺:“在任期间,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冻着饿着,不让一个贫困家庭的学生因经济原因而辍学,不让一个贫困家庭的病人因为没钱而有病不治……”为了兑现这一承诺,她和她的团队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居住在棚户区、采煤沉陷区的贫困百姓最清楚。因为在这些地方,她的身影出现得最频繁。上任第一年,区民政局全体工作人员就没休过一个节假日,当年就为15300余户、37000人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

教育是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但恰恰教育支出是众多贫困家庭无法逾越的门槛。为此,段玉珍想了许多办法,协调全区450名特困学生与副科级以上干部结成了长期帮扶对子。2004年8月,下肢瘫痪的张凤英接到了儿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母子二人抱头痛哭。儿子对母亲说,咱家穷,这大学我不念了。段玉珍知道情况后,赶紧来到张凤英家,送去了1000元助学金。以后每年要开学的时候,张凤英都会摇着轮椅来到家门前的路口等待段玉珍的到来,每一年都能收到段玉珍从自己工资袋里拿出的1000元钱。

低保资金的管理被段玉珍视为高压线

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为了确保全区居民居者有其屋,近几年来,民政局共筹措资金50余万元,为35户农村困难户及“三老”(老复员军人、老烈属、老伤残军人)修建新房,投入20余万元为70户困难家庭修缮房屋,并新建和改扩建高标准福利院和养老院,到2006年新建四个街道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床位达260张,共投入资金320万元。

低保是群众的生命线,低保资金的管理被段玉珍视为高压线。某社区主任三次接受吃请,为他人办理“人情低保金”。段玉珍调查以后,向社区所在街道提议罢免这个社区主任的职务。这个主任到区民政局求情,段玉珍对她说,你知道低保金是什么?那是党和政府送给老百姓的救命钱,吃一分钱就等于喝老百姓的一口血!不要说你吃三次,一次也不行!

一位群众说: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段玉珍的婆婆85岁了,独自住在搭连街的一间平房里。段玉珍的丈夫是老大,二儿子和另外一个女儿都已经下岗或失业。街道走访时了解到老人没有收入,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给她办理了低保手续。段玉珍知道后立即通知街道停办,她说,虽然婆婆符合有关政策规定,但我是她的儿媳妇,我的婆婆我赡养。

2000年至今,东洲区民政局连续两年被辽宁省委、省政府评为扶贫帮困先进单位,段玉珍也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提到这些荣誉,段玉珍看得很淡。她更看中的是这样一组数字。截至目前,全区已先后为2万余户、5万余人办理了最低保障。家住万新街道的李德伦妻子有病,孩子上学,段玉珍知道后,当即为他办理了低保手续;在他妻子病重期间,又及时为他家送去了临时救济款。失去妻子以后李德伦忍住悲伤给段玉珍写了一封信,他说:“过去我只看少数党员干部腐败的一面,让我想不到的是,在东洲区民政局的干部身上,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给予我们的温暖,共产党永远是我们百姓心中的一盏明灯……”这封信一直锁在段玉珍的抽屉里,时不时她都会拿出来看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