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事 喜事 好事

2007-01-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冯蕾 我有话说

嘎多的藏鸡进京城

“神奇的西藏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它的名字叫山南。山南,藏族的摇篮,山南,西藏的江南。你使我神往,梦见你吉祥如意,走进你一生平安……”

2006年11月,记者走进歌中的山南。

在玉沙村,记者遇到了这里的藏鸡养殖大户嘎多次仁。养鸡房里阳光充足

,干净整洁。身材矮小的藏鸡正在咕咕吃食。“这里的六间房里总共有12000只鸡。”嘎多次仁说:“藏鸡比普通鸡要小,但肉质鲜美,无污染。”

嘎多说,过去,他们养鸡都是在山坡上散养,自己养自己吃,有时给朋友送一些,根本没想过拿到市场上去卖。跑了几年运输,他发现市场发展很快,自己应该稳定下来干一番事业。于是,他从2004年开始养殖藏鸡,最开始养了4000只,一年下来挣了八万元。

“去年扩大了规模,第一批养了5000多只,第二批是你们看到的这12000只,第三批还要养5000只。”他说,现在市场价为30元一只,一年下来纯利润能达到十多万元。下一步他要扩建养鸡房,还要做好藏鸡蛋的包装,这样会卖出更好的价格。他说:“现在藏鸡主要在拉萨、山南本地销售,有少量在广州和上海销售。2007年初,等新一批的鸡成熟后,我让藏鸡坐上火车直达北京。让北京的老百姓也吃上藏鸡、藏鸡蛋。”

去年,嘎多一家搬进了280平方米的新居,添置了各类家电。最让他高兴的是两个孩子,儿子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女儿不久前考入了山南一中。

“过去,农牧民都是自己养鸡自己吃,现在他们主动寻找市场。越来越多的特色农产品开始走出雪域高原。”西藏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欧阳海洪告诉记者,西藏将重点建设藏东北、藏西北以牦牛、绒山羊、藏系绵羊为主的特色畜类产业带;藏中以优质粮油、禽、蛋、奶为主的青稞、油菜、蔬菜、奶牛、藏鸡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带;藏东南以林果、野生菌菜为主的产品、药材产业带。目前,西藏正在抓紧组建西藏特色产品营销公司,整合西藏各农业特色企业开发的特色产品,统一有序地进入全国市场。

格桑搬进了新房子

白云和雪山下,翡翠般的尼洋河水静静地流着。

这里是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百巴乡中巴村,格桑卓玛的家坐落在尼洋河畔。

这是一座两层楼的藏式民居。藏红色的屋顶,屋檐下是白底蓝花的彩绘。外墙由当地的石材修葺而成,朝阳的墙面上开了九扇窗。朱漆大门的周围是繁复的木质彩绘雕刻。红色、蓝色、绿色的植物图案,象征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两侧门梁的雕刻似两只牛头,色泽新亮。进门处,经幡随风起舞。

18岁的格桑在门口迎接客人的到来。红色毛衣,碎花筒裙,长长的麻花辫。

记者从木梯来到二层客厅,蓝色的天花板,浅绿色墙壁绘有花朵、南瓜等图案。朱漆木桌上摆放着彩电。二楼设有三间卧室,独立洗手间,还有专门的储衣间,清晨的阳光洒进来,照在一排排鲜艳的衣服上。

“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储衣间了。”格桑高兴地说。

她告诉记者,这座房子是去年建好的,房间总面积超过470平方米,花了十七万元。家里有七口人,哥哥跑运输挣了些钱。政府帮了她们很大的忙,帮忙贷款、盖屋顶。现在,家里用了上自来水,接通了电话,还能收看各地的电视节目。

她指着不远处的旧房子说,以前住在那里,光线昏暗,不通风。

望着新房子,格桑的笑容就像美丽的格桑花。

她说,村子里还有30多户人家都住上了这样的大房子。

林芝地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林芝县投资460万元实施旧村整体搬迁,政府给每户农民提供2.5万至3.5万元的建房补贴,同时投资兴建了环村道路和给排水工程、供电系统。

三年内将完成12432户农牧民安居工程的建设。截至2006年10月底,西藏自治区已完成了46994户农牧民的安居工程建设。越来越多的农牧民从过去低矮阴暗、人畜混居的旧房子搬进了宽敞明亮、安全适用的新居。

采访中,一位农牧民由衷感叹:“这样的新房子,过去在梦里住过,现在却变成了真的,刚住到新房时,早上睡醒时还以为是在梦里。”

洛桑的玫瑰别样红

从拉萨驱车半小时,便来到了西藏堆龙德庆县乃琼镇岗德林村。

湛蓝的天空,低低的白云,近近的雪山,透明的大棚,还有一个个架在银光板上的热水壶,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高原农业景观。

28岁的洛桑次仁是这里最大的蔬菜种植户。

2000年,洛桑从当地农牧学校毕业后,就投身于大棚蔬菜种植。

他建了8座高效阳光温室大棚,总面积有六亩。“我主要是种黄瓜、辣椒、西红柿、茄子……”洛桑说:“大多是运到拉萨农贸市场,销量很好,种多少就能卖多少,一年下来能挣十三万元。除了种子费三万元,纯利润有十万元。”

“不久前,我到内地跑了一趟,发现了很多好品种,比如无籽西瓜、樱桃西红柿……我决定明年增加二十多个这样的蔬菜和水果品种。”洛桑说,听说,放音乐可以促进蔬菜生长,他也想试试。

洛桑还种植了不少的花卉。“在高原地区,玫瑰花期比内地花期长,能开一个月,颜色更加鲜艳,红玫瑰特别红。我从农业示范基地学到了技术,也尝试着种了一些。在藏历新年和情人节的时候,最高能卖到20元一支。”洛桑说。

在冬日的阳光下,连绵起伏的大棚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洛桑指着远处的大棚说,岗德林村现在建了150座大棚,有土墙大棚、拱棚、高效日光温棚。“晚上气温较低,一个大棚需要盖上96床被子,我的8个大棚就需要700多床厚被子。2000年,政府给我支持了七十万元,用于建棚和购买棉被,每年还免费提供栽培技术,我们无比感激。”

去年八月,洛桑一家三口搬进了二层楼的新房,今年,他父母的新房即将盖好。不久前,洛桑还花7万多元买了货车。

五年间,西藏自治区先后投资9400万元,帮助农牧民修建温室1043幢,种植蔬菜653亩,户均收入提高到了4000余元。过去不愿种菜的群众也纷纷要求承包蔬菜大棚。越来越多的农牧民从粮农变成了菜农,农产品经营也开始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