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构筑健康的精神家园

2007-01-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唐湘岳 通讯员 成新平 我有话说

2006年12月30日上午,湖南省祁东县归阳镇财宏村热闹非凡,2000多名群众正尽情享受县渔鼓“精英演唱队”演出的风俗戏《好丑媳妇》,农民兄弟说:“表演我们农家自己的戏,看起来真过瘾。”

元旦前后的湖南衡阳,阳光明媚。暖融融的冬日里,到处锣鼓铿锵、歌声嘹亮,一些农民也粉墨登场,演身边的人,演自己的事。阳光

、音乐、笑声……构成一幅和谐健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

实施“文化低保”工程

地处湘南的衡阳是个农业大市,有580多万农村人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农民生活改善了,但部分地方却出现“文化贫困”现象。对此,衡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农村启动“文化低保工程”,通过“以奖代投”等方式,开办“农民文化屋场”,对“文化低保”对象免费开放,从根本上逐渐消除农村文化贫困现象。从2002年开始,市、县两级先后拿出2100多万元,对原有文化阵地进行改良,把农村闲置的小操坪、礼堂、戏台、堂屋进行改造,并添置设施,更新内容,使其成为村民的文化活动场地。去年11月,耒阳市政府投资30万元将夏塘镇供销社一个废弃的四合院改建成镇文化活动中心。如今,这个活动中心每到掌灯时分,便成为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乐园”。

衡阳市还派出文化骨干下到各乡镇建立“文化低保联系点”,组织文艺轻骑队、流动舞台车、下乡电影队为农民表演喜闻乐见的节目。去年以来,市、县两级文艺团体共下乡演出1600多场次,市、县团组织为农村捐赠图书20余万册,组织农民开展象棋、皮影、书法、秧歌、雕刻等系列竞赛活动210多次。

培植“文化专业户”

在衡南县向阳镇水口村,有座被誉为中国第一家袖珍公园的明园。园主刘海英告诉记者:明园创办以来,以其小桥流水的独特风景,吸引邻近村民前来弈棋品茶、吹拉弹唱、游园聊天,每年收入不菲。目前,衡阳市已涌现像刘海英这样的“文化专业户”3100多户。

衡阳市从培植农村“文化专业户”入手,变“三下乡”为“常下乡”。扶植1628个业余剧团和民间演出队长期在农家院落巡回演出。市里适时开展文化交流和文艺采风活动,市艺校、市文联等单位为培育文艺新人提供方便,市组织和人事部门对个别特别优秀的青年农民艺术家破格录用为国家公务员。一系列得力的举措激发了农民的参与热情,昔日土里土气的庄稼汉,如今成为舞文弄墨和吹拉弹唱的行家里手。现年39岁的祁东县河洲镇定山村农民雷谏声,在外打工10余年,他勤奋写作,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2006年,他的短篇小说集《清白》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祁东县委宣传部不但为他的作品举行隆重的首发式,而且支持他在县城一水果市场边开办一家“清白书屋”,使这朵“文化之花”在农村越来越艳。

为使农民身边的文化骨干成为农村文化的耕耘者和传播者,近5年来,衡阳市对全市1800多名农村文化骨干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更新知识,提升技能。常宁市板桥镇剪纸艺人彭良玉参加2002年的培训后,四处带徒授技,4年时间,徒弟发展到720人。他们三五成群,创作的精品迭出。近日,由该镇剪纸艺人创作的《七巧花灯》荣获湖南省美术作品三等奖,并搬上央视荧屏。随着衡阳农村“文化专业户”素质的提升,有的还走上了国际领奖台。衡南县洪山镇青年农民成步云,11岁开始学杂技,市艺校破格将他录入,帮助他练就了一身硬功夫。从2000年至今,他与另一位杂技高手组成“东方兄弟”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他获得过世界龙狮锦标赛银奖,并应中央电视台的邀请赴意大利、加拿大等国演出,他用六把锋利的钢刀表演20多个惊险动作,荣获电视吉尼斯纪录证书……

2006年,衡阳农民自发开展的文化活动达816场次,农民创作作品1.8万多件,其中有36项文艺作品在国家、省、市比赛中获奖,其中版画《勿忘我》获湖南省第二届艺术节金奖。

打造“特色文化艺术之乡”

衡阳市的湘剧,祁东的渔鼓、祁剧,常宁的雕刻、版画,衡东的花鼓、剪纸,衡山的皮影、乐器加工,衡南的七巧龙、杂技等文化资源的整理、保护和开发,维系着衡阳特色文化的命脉。衡阳市的决策者们审时度势,花大气力培植地方特色文化,让有市场前景的历史文化“富”起来,让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历史文化“火”起来,把珍贵稀有的历史文化“养”起来。衡东土菜以绿色环保、香辣突出、美味可口、营养保健而著称于世,该县的“三樟黄辣椒”、“杨桥麸子肉”、“霞流咸蛋黄”为清代贡品,2004年10月,该县大力挖掘这一传统特色文化,举办“土菜文化节”,评选出一批土菜“名菜、名厨、名店”,被省烹饪协会评为全省“土菜名县”。目前,衡东“土菜文化节”、耒阳敖山庙会、衡南县文化大院等特色文化乡味浓郁,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衡阳市经常组织各种文艺演出、竞技比赛等活动,为打造“特色文化艺术之乡”搭建平台,形成“一乡一品、一乡一色”的特色文化品牌。被誉为“皮影之乡”的衡山县,不定期举办皮影技艺研讨会,大胆改革创新剧本编写方法、皮影影型及布景,在财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挤出部分资金和引进民间资本筹办皮影艺术节,使皮影戏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

衡阳市还开展“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命名活动,传承历史文化,授予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民间艺术大师”、“民间工艺大师”等称号。目前,全市涌现出8个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和2个国家级农民文化先进县。

2006年5月以来,衡阳市将湘剧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祁剧、衡山影子戏、常宁瑶家谈笑、耒阳敖山庙会成功申报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