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办奥运需集十三亿人之力

2007-01-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汪大昭 我有话说

北京筹办奥运会,将2006年称为攻坚之年,2007年是决战之年。奥运会开过28届了,太久远的情况无从知晓,但是最近20多年,随着中国代表团在洛杉矶重登奥林匹克竞技舞台,中国也开始关注各国筹办进程中的工作,从来没听说过哪个国家办奥运先要攻坚,再行决战。当然,这样的提法亦有所指,且

苦心创造这些提法,本身就是中国特色。中国人办事的习惯往往看重口号,而口号之下究竟有多少实际内容和工作,13亿东道主未必人人明了。

就说2007年,奥组委制定了系列计划,票务要启动,场馆要竣工,火炬接力要敲定传递路线,志愿者特别是海外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要落实,多项测试赛要进行,开闭幕式方案要开始演练,一份长长的单子有待逐一付诸实施。奥运盛会来到北京,重在参与并非仅指竞技场上的比赛,而是要从筹办之时便有体现。中国办奥运的最大优势就是人力,可是,若无公开和透明,想参与也不容易。

譬如,为了见证千载难逢的历史镜头,破费几个钱还是值得的,所以,门票销售的主要问题其实不是价位高低,而是怎样才能让北京奥运会大多数赛场的看台上都有掌声,不要一面炒卖中国人眼中的热门项目(哪怕是水平不高或竞争不强),一面又冷落中国人不熟悉和没兴趣的项目。又如,有人认为火炬接力通过珠峰不利于环保,究竟如何,也应有所交代。再如,看过多哈亚运会的开幕式,有人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能否做得更好心中无数,因为谁都不知道奥组委经过什么程序选定了编导班子,也不知道张艺谋为首的团队能够拿出怎样的作品交给世人。

攻坚也好,决战也罢,都需要大众参与。从哪里参与?怎样参与?参与什么?这些事情只有让大众透彻了解,才能收到效果,使筹办奥运会的过程成为一次接受教育和自觉、自愿、主动的行动。对于筹办当中的具体方式和做法存有不同意见甚至争议,其实也表明了很多关注者不想光走形式。不讲群策,只讲群力,再多的“征集”也不过是凑凑数而已。这样的思路实不可取。13亿人参与筹办,不靠指令,不靠动员,而靠吸引。2006年过去,不等于攻坚都已完成,2007年的筹办任务也不是样样都要决战。每到大喜临近,“献礼”工程特别多,是否做得扎实,与其日后受到检验,莫如随时请13亿东道主过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