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十一五”期间青年发展充满希望与挑战

2007-01-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王庆环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1月10日电今天公布的一项专题研究报告表明,“十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喜忧参半,“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的趋势是希望与问题共存。

这项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十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与“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从青年的教育、就业、健康、社会参与、闲暇、

流动、恋爱与婚姻,以及女性青年、青年与信息化、青少年犯罪等10个方面,采用文献研究的方式,对“十五”期间中国青年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与评估,并对“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的发展做出了初步预测。

报告显示,“十五”期间,我国适龄青年的受教育程度提高,但青年受教育存在事实上的不均等,青少年教育成本增大,青年职业教育发展滞后,青年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将会有较大发展,将为我国青年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

就业方面,“十五”期间,我国青年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尤其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增长较快,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流动性、周平均工作时间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他们在私营企业雇员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在制造业就业的比例最高,工作岗位以服务人员、生产操作人员和办事员居多。报告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青年就业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就业压力、就业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但青年就业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在健康方面,“十五”期间,我国青年健康和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定期体检率不断提升,但我国青年的部分体能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心理疾病与亚健康状态在青年群体中不断蔓延,患艾滋病的数量增多,青年流动人口的健康问题日益显现。报告预测,“十一五”期间,生殖健康与性健康成为青年健康中的重要问题,农村和不发达地区青年的保健意识和锻炼行为将会不断加强,青年流动人口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在社会参与方面,我国青年政治参与趋向冷静务实、自主选择,加入党团组织仍然是青年政治参与的主要渠道,关注国家根本利益是其政治参与的一个焦点,通过影响社会公共政策,实现自身发展是青年政治参与的一个新特点,积极推动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成为青年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方面,互联网和非政府组织为青年开辟了新的参与渠道。

在闲暇方面,“十五”期间,我国青年进行闲暇活动和闲暇消费的基础设施更为丰富和健全,越来越多的青年开始重视闲暇生活,农村青年的闲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青年在消费自己的闲暇时间中创造着青年流行文化,引导着社会时尚,但我国青年闲暇时间经常被挤占,闲而不暇、被动休闲情况仍然比较严重。报告预测,“十一五”期间,青年将成为闲暇产业不断发展的生力军和重要力量。

在流动方面,“十五”期间,我国青年人口流动规模持续增大,青年流动人口相对学历较高,但生存状况并不乐观,另外,青年的国际流动和流动中的儿童和少年是两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报告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青年流动人口的规模仍将增大,但农村对青年的吸引力有可能增大。

在恋爱与婚姻方面,“十五”期间,我国青年初恋年龄提前、恋爱消费较高,“性待业期”延长,非婚同居现象逐渐增多,择偶标准多元化,女性在择偶时较男性更加注重经济因素。在婚姻方面,初婚年龄和生育年龄推迟,生育一孩仍是主流,总体离婚率较为平稳,进城务工青年离婚率增加,组成家庭成本显著增高,婚姻满意度呈中等水平。但是,择偶难仍是青年婚恋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活压力的增大使青年对婚姻缺少安全感,网恋、网婚的出现对现实婚恋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女性青年,“十五”期间,女性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但仍低于男性,就业规模持续增长,非正规化就业比重增加,女性青年中的精英人才推动了性别平等的发展。但女性青年也面临着资源分享的性别不平等,人身和健康权益面临严峻挑战等问题。

在信息化方面,“十五”期间的信息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青年发展,青年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推广的重要推动力量和主要应用群体,也丰富和促进了他们的娱乐生活和相互之间的交往,但信息化也给青年带来了挑战,部分青少年对网络的过度沉溺,不良信息形成了不利于青少年的网络环境,青少年群体间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

在青少年犯罪方面,“十五”期间,我国青少年犯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增长迅猛,青少年犯罪主体低龄化趋势明显,犯罪目的的谋财性突出,手段趋于暴力化、智能化,并具有团伙化、流动性强的特点,青少年涉毒犯罪增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