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口学家李建民质疑中国“未富先老”论

2007-01-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肖国忠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1月15日电(记者肖国忠)今天,在此间举行的以“构建和谐的老龄社会”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老年学家前沿论坛上,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李建民针对某些学者断言中国将“未富先老”

作出质疑,他的观点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李建民提出,我们讨论中国是否已“未富先老”时,需要相继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何为老?何时老?老时富否?

李建民认为,就何为老来说,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老龄化的人口学结果之一是人口年龄结构转变为老年型。当一个人口中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了老年型人口的标准时,并不意味着这个社会老了。从人口转变规律看,当一个国家向老年型人口转变或者转变为老年型人口时,其人口年龄负担恰恰正处于下降或者最低的时期。因为,人口转变不仅导致了人口老龄化,同时也开启了“人口机会窗口”,构造了人口“黄金年龄结构”。我们不能把判定人口老年型年龄结构的标准,简单地等同于判断老龄社会的标准。其实,当要衡量“老龄社会”这个对象的时候,我们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尺子,也还没有确定科学的尺度。就何时老来说,判断一个国家是否进入了老龄社会,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标准:“人口机会窗口”关闭;老年人口负担比超过少儿人口负担比;人口零增长或开始负增长。与机械地划分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标准相比,前述几个标准蕴涵着更为丰富的人口、社会和经济含义。如果可以按照这几个标准进行判断的话,中国应该是在2030年左右进入老龄社会。当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转变为老年型的时候,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并不低于一些发达国家人口年龄结构转变为老年型时的水平,甚至比其中一些国家更发达一些。而且,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人口年龄结构转变为老年型人口发生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完成之后并不是一条规律,至少有一些发达国家不符合该“规律”。就老时富否来说,我们需要预测未来20多年中国的经济将如何发展,以什么速度增长;20多年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将发展到什么水平,是否可以成为发达国家,等等。而这些问题目前并不能给出完全确定的答案。因此,中国是否“未富先老”,现在还只能是一个“悬疑”,或者说应该是“即富即老”。

论坛由北京大学老年学研究所、中国人口学会、中国老年学学会教学与研究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田雪原、邬沧萍、阎青春、郑晓瑛、李建民、陈功、李友芝、熊必俊、宋新明、穆光宗、吴士勇、陈谊、杨菊华、李仲生等几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