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淮北:精品战略滋养文化生态

2007-01-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李陈续 我有话说

本报合肥1月16日电许多文化界专家学者对安徽淮北市的城市文化现象兴趣浓厚,因为在城市文化资源并不丰厚的淮北市,却拥有着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生态”――这座以煤炭电力为主要产业的共和国能源新城,近几年里走出了热播不衰的《父亲》、《大哥》、《大姐》等荧屏精品,诞生了一批在全国全省“披金挂银”的戏曲佳作

和一部部具有独特观众定位的电影作品,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也开展得丰富多采。

作为一座1960年才成立的年轻城市和典型的工矿城市,淮北是如何成功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打响城市文化品牌的呢?淮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淮北城市文化发展走的是精品带动之路,就是高起点繁荣文化创作,积极开掘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资源,共同促进文化生态的和谐。

对一个文化积淀并不丰厚的城市而言,实施城市文化的精品战略,是形成文化“人气”、营造文化氛围的有效途径。淮北市委、市政府从发展城市文化、锻造城市之魂的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用精品战略拉动大众文化。从1999年开始,淮北市与中央电视台等高端媒介合作,联合拍摄了上百集电视连续剧,形成了以《父亲》、《大哥》、《大姐》为代表的“亲情系列”,在国内荧屏独树一帜,被业内誉为亲情影视的“淮北现象”。2006年,又一部长篇亲情电视连续剧《大嫂》,也顺利完成拍摄,现在进入后期制作阶段。近两年,淮北市还联合拍摄了《金色黄昏》、《美丽的村庄》等多部影片,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高起点“借力”发展文化精品的同时,淮北市结合深入发掘本土传统文化推进精品创作。在制定“文化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与科技和经济管理人才同等待遇”的政策措施和设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进行重点扶持的基础上,淮北市突出艺术生产的本地特色,进行重点开发。市歌舞团、豫剧团和艺术学校等专业团体先后创作出《状元戍边》、《夕阳清照》、《犟县令》、《皖乡风情》等一批优秀作品,获得省级以上专业奖项近300个,大型历史剧《夕阳清照》在安徽省艺术节上一举囊括大戏项目6个大奖,《老倔头改厕》、《自讨苦吃》分别获得全国“映山红”戏剧节一、二等奖。

精品创作不仅直接宣传了淮北,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且有效提升了市民对文化的关注度,尤其是影视作品实地拍摄的过程,直接培养和锻炼了本土文化队伍。随着5个大型城市文化广场和30多个中小型社区文化广场的建成,群众性文化活动已经成为淮北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每天早晚,路边街头随处可见花鼓、秧歌爱好者和戏曲票友的精彩表演;每个开放日,刘开渠纪念馆、市博物馆里都是人头攒动;社区、乡村的文化活动室,常常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去年9月,代表安徽省参加第八届中国老年合唱节的淮北市老年合唱团在决赛中,一曲自编自创的《唱脸谱》赢得最高分,观众和专家一致评价“基础雄厚,实力不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