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面对理财热 当怀敬畏心

2007-01-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温源 我有话说

理财时代的饕餮盛宴

去年底林大妈无意中发现,3年前在银行工作人员极力推荐下,她犹犹豫豫购买的6万元华

夏基金,在2006年末居然变成了9万元。欣喜若狂的她赶忙拿出20多万元的积蓄,在报纸连篇累牍的关于基金的新闻中,又购买了3支新基金。与上次不同,这次少了银行工作人员的热情,而她却足足排了近两个小时的队才买上。

在国企上班的陈先生有多年的股民经验,只是漫长的熊市让他难有舞台发挥。去年岁末突如其来的牛市也让他跃跃欲试。他决定将名下的住房卖掉换钱炒股,虽然房价在涨,但他认为今年的股市将会为他带来数倍于房市的收益率,等挣了钱再买房也不迟。

2006年月12月30日,北京下大雪。但寒风没有阻挡人们购金的热潮。在著名的金品店菜市口百货商场,黄金柜台前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李小姐花9000余元购买了一条“猪年”金条,当天金价是每克200元。她依稀记得自己此前最后一次购金似乎是在4年多前买了一条金项链,店里人很少,而金价每克不足90元。

……,岁末年初,许许多多关于投资、理财的故事在上演着。

而刚刚过去的2006年可谓很多人的致富年。北京房地产一年来平均增值10%,重点地区二手房价甚至超过20%;一度不被人们看好的基金今年终于扬眉吐气,一年下来,100%的收益已经不是神话。截至12月8日,年收益超过100%的股票基金已经有13只,超过50%收益的有50家,许多基民轻而易举地赚个盆满钵盈;一年中,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也从8.07起步,年末已经抵达7.81,升值超过3%。一年中,房价、股价、汇价,共同催生着国民的财富,一些人更是在不知不觉中资产上涨数倍。

还来不及盘点2006年的收益,年末沪深股市大幅度跳空高开让多年心灰意冷的股民群情激荡,2000点一掠而过,3000点在望。如果说面对上述的几个行业走高,人们还带有置疑情绪的话,那么股市上涨无疑是他们心中名副其实的大行情。它的到来,使全民压抑许久的投资、理财欲望喷薄而发,一浪高过一浪。

在赚钱效应的刺激下,人们对股票、基金的态度由冷淡转为狂热,纷纷将多年的积蓄投入基金和股市。去年末股市一天的开户数达到12万,其中基民的开户数一天突破10万,而上年同期A股的开户数量只有现在的1/10,基金的开户数只是现在的1/50。居民的储蓄存款开始转移,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0月末人民币储蓄存款同比减少76亿元,是2001年6月以来首次出现月度储蓄存款下降,此后几个月存款增速进一步下降。这些分流的储蓄存款部分通过基金或股票进入了股市,在储蓄所里,刚刚取出存款便就地买了基金的现象比比皆是。

一个新的理财时代已经来了,它的背后不仅有持币观望的人们强烈的投资需求,还有理财产品收益和回报带给人们的信心。有人盲目乐观,有的则谨慎保守;有人渴望一夜暴富,有的则追求安全稳定,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或准备投入到理财的大潮中。事实上,此番股市上扬是自2001年以来最大的行情,是国家多年致力改善宏观调控和调整经济结构结出的丰硕成果。投资绝非儿戏,面对难得的投资机遇,投资者更应本着敬畏与珍惜的态度,既要认真学习,又要果断决策;既要广纳善言,又忌跟风盲从。随着几年来我国股票市场的日益规范,过去一度依靠投机一夜暴富的“奇迹”已难发生,正视股市凶险,顺应市场变化,常怀敬畏之心,做出理性判断才是科学理财的根本。

理性投资拒绝疯狂

有资金,有渠道,有了过往良好的业绩,此时人们心中朝思暮想的就是,股市已经处于2000多点的相对高位,这些股票和基金还能否获得2006年翻番的业绩?现在入市晚不晚?

即使最乐观的专业人士,也几乎可以很肯定地断言,至少在今年,基金市场很难重现去年的辉煌,但就资本市场综合来看仍然会有上佳表现。

目前来看,做出这种判断理由是很充分的。投资最朴素的目的就是分享企业的利润。股权分置改革后,股票市场将直接体现企业价值,建立起股东与企业管理层间利益共享机制,这样,制度保障了企业管理层分享到企业高增长的成果同时,也能鼓励其为股东创造财富的积极性。而且,对于长期依赖银行贷款的企业来说,股票融资无疑对其长期增长是更为合适的资金筹集方式;而市场预期2007年将有越来越多的类似交通银行、中国平安、中石油、中国移动和其它一些大型国企的“蓝筹股”上市,预计融资额将达到1100亿至1500亿元,这种融资结构的转变是预示着一个健康的企业增长趋势。

此外,还有一些通用的规律和过去的经验可循。如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金融和地产业依然值得关注;而美元贬值的趋势,也使黄金和有色金属估值提升;一些走出低谷开始复苏的周期性行业如钢铁、水泥、玻璃等处于上升态势;多年积累后居民的消费能力大大提高,消费品行业如汽车、医药和一般消费品都将受益良多。

但是,投资与风险总是相伴而生,一旦遭遇金融危机,股价狂跌、资金被套,而银行还有房贷、车贷等着你去还,怎么办?听听“股神”巴菲特的名言:投资法则一,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二,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三,坚决牢记以上两条。

规避风险对他这样的理财专家尚且如此重要,何况眼下匆匆进入股市的散户、百姓?

避免风险实际就是保住本金,避免赔钱。如何避免赔钱?正确的做法不是在投资的时候畏手畏脚,而是应该积极展开个人风险管理。现实生活的普遍情况是,投资者绝大多数没有预先的投资计划,投资决策多依据主观的冲动和别人的影响,在具体实施时跟风总是盖过理性思考。

那么,如何克服狂燥、冲动心理,有效管理风险?专家建议,在入市前,多些畏惧心理,撇开种种道听途说的传言,认真学些专业知识和市场规律,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原则与方法。比如要购买基金,至少要先知道这只基金的类型,股票型还是债券型的?管理该基金的基金经理过往业绩如何?自己的预期收益和能承受的损失分别是多少?而购买股票无疑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这家公司做什么业务?目前的经营状况如何?其行业处在复苏期、增长期还是衰退期?公司在行业里处于什么位置?近几年利润如何等等。为什么人们买房很少有买错的,因为他们花费了大量时间仔细挑选。股市也是如此,做足功课是必要的,没有捷径可循。

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后,有效把握资金进退时机和数量非常重要。很多人入市后,就一刻不停地关注所买股票的行情,稍有波动就坐立不安。实际上股票价值回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股民有足够的耐心,当你对所买股票有了足够信心,尤其是一些行业具有广阔前景、良好业绩增长纪录、处于行业龙头位置的企业股票,切忌频繁地进行短线交易,那样做只会给券商带来丰厚的手续费。投入资产的比例也同样重要。专家的建议还是那句老生常谈:“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在进行基金、股票这些相对风险较高的投资同时,还应将适当比例的资产投入到人民币理财产品中或黄金投资等收益比较稳定的项目。

需要提醒的是,那些在一段时间就要将投入资金变现,如用于购房、子女教育等的人最好不要将钱用在高风险的投资项目上,而有人企图通过信用卡透支来获得资金炒股的行为更是不可取的,不但容易血本无归,还很可能债台高筑。(本文照片为资料图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