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南京让市民都成为“文化人”

2007-01-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我有话说

2007年1月6日,寒意阵阵,南京大行宫会堂内却是春意融融。上午9点,当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开始第53期南京“市民学堂”的演讲时,会堂已座无虚席,走道里和讲台四周也站满了人。“只是一场讲座而已,没想到南京市民参与的积极性这么高,南京人真有文化!”一位来南京探亲的外地人感慨说。

“要营造一个城市的和谐文

化氛围,市民必须要有文化、有素质。我们用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耳濡目染的浸润,倾听他们最迫切的愿望,满足他们心灵深处的渴望,努力把南京人都塑造成‘文化人’。”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这样告诉记者。

三大载体支撑“虚事实做”

和谐文化建设需要有载体。近年来,南京市通过开展市民论坛、市民学堂,举办“名城会”,化虚为实,以和谐文化滋润市民的小康生活,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每月1日定期举行的“市民论坛”,每次确定一个市委、市政府和老百姓都关注的话题,然后在媒体上公布,市民通过电话、网络及信件等形式自愿报名参加,最后由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小组对来信进行筛选,通过媒体公布最后名单。市民论坛举行时,电视进行全程直播,报纸、广播等媒体进行广泛报道,让全市的市民都参与进来,一起出谋划策,目前已举行了63期。“个私经济该怎么发展”、“怎样解决拆迁纠纷”、“自来水该不该涨价”……所有和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都可以成为市民论坛的话题。“经过这么几上几下的反复,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融入了我们普通百姓的意见,‘市民论坛’也因此被我们称为‘有话直说的议政厅’。”经常报名参加市民论坛的张先生告诉记者。

“市民学堂”每两周一场,固定在星期六上午,地点在大行宫会堂,邀请专家学者开办讲座,市民免费参与。在2005年创办之初,主办方担心会堂坐不满,没想到几场下来却担心坐不下了。“听一听,舒舒心,这个免费精神大餐给了我一个上大学的机会。”市民学堂的“常客”袁先生说。“年终在请市民评选‘最受欢迎的讲座’时,发现‘上榜’的人文类讲座居多。这说明市民需要的是人文关怀这样高层次的需求,我们就力争在讲座内容的安排上,更加以人为本,满足市民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叶皓说。

除了常年的文化辐射,南京同样善于利用两年一次的“名城会”契机,在全市营造一种学习、讨论的氛围。“世界名城市长论坛”、“名城石文化展”、“邻里文化节”……在历届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上,这些文化大餐从整体上提升了南京市民的文化素质。“刚开始时,我们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努力把这些载体做好,几年下来,市民反响强烈,都说已经习惯了,再也离不开了!”叶皓说。

一方文化养育一方人

“南京文化是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的交汇,吴文化与楚文化的交叉,江海文化与内地文化的结合,因此南京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传承性的特点。”江苏省社科院的一位学者这样评价南京的文化。包容性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南京人没有排外性。

“一方文化养育一方人”,独特的南京文化培育了南京人宽厚、博大、敦实的品性。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人们对南京人最多的评价是“宽容”。一位从福建来南京求学的大四学生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南京人一点都不排外,不管你说的什么口音他们都不会看不起你,都很热情。”

正是有了包容、博爱之心,南京的对外开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吸收外资的数额、外国留学生的数量、外国专家的数量,以南京为省会的江苏占全国第三位。上海德村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曹世潮指出,正是南京具有这样一种文化个性,有极其宽阔的文化胸怀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因而深具魅力和内敛的力量,可以在教育、研究、休闲、旅游、商贸、高新技术等方面发展出自己的产业。

有文化才会更“幸福”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南京市人口已达623.8万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为443.5万人,同时,南京有高等院校48所,独立科研机构117个,浓郁的科教氛围对南京市民产生了耳濡目染的影响,有空就去大学校园感受一下知识的味道已成了不少南京市民的生活习惯。

同样,在南京的农村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书房。在江宁区彭福村,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对记者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的日子比城里人过得还好!”贫穷的彭福村曾经被称为“江宁的西伯利亚”,而就在记者去采访前不久,在对该村的随机测试中,百姓的幸福满意度已达100%。“幸福感来源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把薄弱地区群众的幸福感提高了,整个城市的发展才会更有后劲。”南京市市长蒋宏坤说。

“我们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承办过画展、书法展等,但最喜欢来南京一带办,因为南京人有文化,都爱看,而且经常是企业、政府部门或者学校集体组织,也有扶老携少全家来看的,肯定赚钱。”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负责人这样总结他的“生意心得”。2006年,南京市在国内首创先例,评出了十大“文化名人”、十大“文化精品”。名单公示后的3天内,南京各大媒体共收到市民投票23380张,市民的热情参与度甚至超过了主办方的预想。

在公交车上,拄着拐杖的老大爷、抱着小孩的妇女一上车,立刻就会有人站起来让座;拥挤的大街上,不小心踩了前面人的脚,还没来得及道歉,被踩的人反而先开口说“对不起”……在南京采访,让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这种和谐、融洽的人文氛围,细微之处的文明行为最真切地反映着南京市民的幸福指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