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凝聚人气和志气

2007-01-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凌翔 我有话说

“职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在青岛港的几天几夜,无论是穿行在码头间与工人师傅聊天,还是进门入户与离退休的“老码头”攀谈,记者为的是探索青岛港发展经验的奥秘。然而,记者耳朵里灌进的几乎是同一种声音:“没有常德传总裁,没有常德传为首的集团领导班子,就没有青岛港和我们职工的

今天!”

是的,好像青岛港乃至整个青岛市的老人们都清楚青岛港的“昨天”和今天――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是出名的“乱窝子”,有人戏称当时中级法院每次开公判大会,缺了青岛港的人几乎无法审判。那时候,这里的小伙儿见人矮三分,在城里找个对象也难。可如今,青岛港变了,变成了许多青岛人向往的“好单位”;青岛港的小伙儿也“牛”了,他们不仅变成了有文化、有学历的“文明人”,而且他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他们中的不少人不仅拥有了宽敞的住房,还开上了“私家车”……

记者终于理解了如今青岛港人的情感,也终于明白了青岛港领导班子确立“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为“三大使命”内涵的深邃。

“职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难也要办好!”――这是常德传在刚任局长时对领导班子提出的要求。18年过去了,他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始终将这句话当做“座右铭”。

前些年,由于市场大潮的冲击,企业职工“下岗”成为一股风。这股风也吹到了青岛港――由于现代化管理制度的推行和设备的不断更新,这里也有上万名工人失去了原先的岗位。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青岛港的决策者没有简单地把这些脱离了岗位的兄弟姊妹推出大门,而是在对他们进行培训的同时,通过合资建厂增加工作岗位等手段,对他们转岗分流。就连其中1742名合同到期的职工,他们也全部续签了合同。

住房是城市居民的一大难,企业职工更甚。在房改前,青岛港领导班子在港区急需资金加快发展的节骨眼上,一下子筹措巨资为职工购建了7000多套住房,圆了几代海港人的梦。

青岛港的离退休人员多,常德传和领导班子没有将这些为港口发展作出过贡献的老人当成负担,而是基于“老人安、天下安,老人好、港口好”的认识,将这些老人当成“宝贝”。18年间,青岛港的在职职工调工资28次,离退休的老人一次没有缺;青岛港年年为在职职工健康查体、跟踪治疗、赠送生日蛋糕、发放节日物品……这些,离退休老人一样也不少。老年人在家寂寞,常德传又和领导班子成员决策,在1988年成立“青岛港老年大学”。如今在这所老年大学英语班学习并担任老年舞蹈队队长的退休人员潘沂东,说到她们每年参加青岛市的老年人文艺汇演,每年都拿“第一”时,高兴地说:我们港口的许振超是闻名全国的“金牌工人”,我们是闻名青岛的“金牌老人”!

青岛港的决策者用真情实意关心的不仅仅是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老人,也同样关心港口的5800余名农民工兄弟。这些主要来自老区的农民工,已有908人被录用为合同制工人,有540多人担任了班长、副班长,有20多人担任了副队长,在50个集团级员工品牌中,授予农民工的就有6个。

企业办学校难,办医院更难。然而,在青岛港,由他们办的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和青岛阜外医院却越办越红火。如今,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就业供不应求。青岛阜外医院不仅在青岛及周边地区打出了名气,而且今年的营业收入接近1亿。说起其中的原因,医院副院长刘献成认为:“常德传总裁和集团领导班子从没将学校和医院当成包袱,而是从为全港职工造福层面考虑,大手笔地为学校和医院投资,外引内联,不断壮大学校和医院自身发展的能力,让学校和医院更好地为全港职工服务。”

“我是这个大家庭的长子”

在青岛港采访期间,无论是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还是一线员工,都争相向记者讲述关于常德传的“故事”――

1989年8月12日9时许,黄岛油库遭雷击起火,时任青岛港务局局长的常德传立即从青岛乘船赶到现场组织抢险。在奋战几个小时后,由于风向逆转,更大的爆炸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为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青岛市抢险指挥部下达了撤退命令。接到命令,参加抢险的人员纷纷上船,常德传却毅然留了下来。整整五天四夜,他没有离开过火线,指挥着3000多名海港职工与烈火进行殊死搏斗。烈火扑灭了,码头保住了,他却累得瘫在地上。

1995年1月3日下午,在青岛港第八届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当大会主持人、工会主席宣布“请劳动模范和职工代表向常德传局长赠送荣誉奖牌”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原来,早在1993年2月,港口一线的职工就自发出资25万元,要求重奖他们的好局长,被常德传婉言拒绝。没法子,职工们最终决定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赠送他一方刻有一万六千名海港职工心声:“勇于开拓、无私奉献、一身正气、造福职工”的奖牌。

职工分房,历来是企业最棘手的事。与一些企业负责人不间断地换新房、住好房、多要房的情形形成对照,青岛港早就定下分房原则:先一线,后二线,再机关;先职工,后一般干部,再领导干部。1988年,常德传一家三代六口人住的是两室无厅的房子。他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港务局职工的住房没有全部解决,我就不参与分房。”在职工代表年复一年的期待中,直到2000年青岛港一下子为职工解决了7000套住房,港口职工人人有其屋的梦想成为现实,职工代表才了却了让常德传住新房的心愿。

常德传是年赢利额达数十亿元国有特大型企业的“掌门”,又是一位在青岛出了名的“抠门”。他乘坐的汽车,是16年前青岛市政府奖励给他的老“丰田”。倒是当他看到党委书记王论诚的汽车比他的汽车更破时,几次提议让王书记更换。王书记至今也没有更换。提起这个事儿,这位党的基层工作者至今感慨不已。

“青岛港是个大家庭,我是这个大家庭的长子,孝敬老人、照顾好兄弟姊妹、培养好孩子是我的责任。”――这是常德传常说的一句话。正是他的这种意识和行动,凝聚起了青岛港人的人气和志气。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把握“新质生产力”概念的理论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