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消费时代的文化特点及问题

2007-01-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肖南 我有话说

进入21世纪,依托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提升,文化经济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了全球,使我们进入了一个文化产品与其他物质产品一起繁荣发展的消费时代。文艺的生产方式在大生产的市场背景下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文艺的自主创作跟从于文化的市场生产,文艺欣赏转化为文化消费,文艺的小

众传播转变为文化的大众接受。于是,雅文化和俗文化呈现出一定的合流趋势,这突出表现在几个共同点上,即:市场化、大众化、消费性、竞争性。

雅而就俗的利益驱动

雅俗共赏本是一种理想的作品状态和欣赏状态,同时也是相当一部分文艺家的追求。而从没有一个历史时期像当今这样,雅与俗的创作对接、雅与俗的观众同席。在利益驱动下,雅俗合流成为一个显著的文化现象,尽管这种现象距离真正意义上的雅俗共赏可能还相差甚远。

传统的雅文艺坚持纯文学、纯艺术的观念,要求有严肃的主题,强调使命感和责任感,主张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席卷下,雅文艺的纯文学、纯艺术的观念相对淡化,甚至连其极端代表“先锋性”、“后现代”也先后萎缩,同时向“俗”的方向嬗变,把市场营销、观众读者接受放在了突出地位,在保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经济效益,因此“好看”、“耐看”、“过瘾”、“观赏性”、“娱乐性”成为雅文艺对创作不可或缺的要求。于是,通俗化、“下里巴人”化的雅文艺应运而生。比如,一部分层次较高的文艺家开始面向广大受众,出现了易中天、于丹、刘心武;出现了历史文艺热、写实文艺热;出现了新类型的鸳鸯蝴蝶文艺、新鸳鸯蝴蝶派的文艺家,将新时代的言情与成长、家庭、家族、商战、警匪、反腐等结合起来;一部分文艺片的生活化、土风化或者喜剧化,增强了不同国度、地方的风俗色彩;高雅艺术则汇集了较为人熟知易懂的作品,进社区、进校园,甚至下乡演出……这类雅文艺创作的技术含量较高,也容易为广大受众接受。

俗而求雅的文化包装

近些年来,我国从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的高度,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热不断升温,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得到重新认识和定位,民族民间文艺受到重视,政府从保护非物质文化的角度,对民族民间文艺进行整理、挖掘。通俗文艺登堂入室,获得大好发展时机,再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一方面,通俗文化以较为原生态的形式获得保护、传播和发展。在旅游热和文化市场活跃发展的态势下,很多保存于民间的通俗文艺形式鲜亮登场,充分体现了其自身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另一方面通俗文化通过加工、改编、包装,或者“戏说”等方式,扩大其再生产能力。例如,将民间传说、神话人物、本地风俗等进行“故事新编”,注入时尚元素,增加时代感、观赏性和娱乐性。

就新创作而言,通俗文艺作品也蔚为大观,题材上包罗万象,主要表现在:时尚感的新言情、历史题材的新演义或“戏说”、地方风俗文艺、现实热点文艺等,其创作手段突出表现在文化包装上:注重现代性、观赏性、娱乐性元素的嫁接、组合乃至大拼盘,发挥明星制作用(如偶像剧),在吸引受众方面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

在新技术大行其道的时代,通俗文艺以其较为灵活善变的优势,借助影视、网络、动漫等蓬勃发展,利用虚拟技术,影视文艺追求大制作、大场面以及奇幻画面,动漫则追求逼真神似,营造绚丽意境,或者各类复杂多变的特殊效果。此外,一大批严肃文艺家涉身通俗文艺创作,或者是使作品通俗化,凭借实力强、层次高,使这类通俗作品登上大雅之堂。雅耶?俗耶?其中一些作品已难分雅俗。

雅俗合流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雅文艺降格以求,雅而不高。从整体来看,文以载道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在文艺作品中有所失落,严肃的文艺创作质量下滑或者提升不够;不少文艺作品过于迎合市场和观众,创作套路化,创新不够;一些作品标榜探索人性,热衷人性的复杂性,艺术追求降低,品位不高,艺术价值含量参差不齐。

2、俗文艺追求不高,文化提升不够。主要表现在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迎合市场卖点,对受众口味只讲投其所好,而不计其他;产品类型化、模式化,虚假平庸、粗制滥造;更有甚者,抛开一些低俗、平俗的作品不论,不少庸俗、媚俗、恶俗的作品大行其道,欲望泛滥,色情化抬头。

3、雅俗共赏、大雅大俗的力作欠缺,导致新时代文艺经典的匮乏。集内涵的深广、艺术的精深以及观赏的愉悦于一体,是很多文艺界有志之士的创作追求,但遗憾的是,如此创作质量和接受效果的作品在今天实属凤毛麟角。现在我们创作的作品可谓铺天盖地。然而,缺好书看、缺好戏看,不仅是知识分子常发的慨叹,也是普通受众的普遍感受。

4、经济成为“萧何”,文化成为“韩信”。以偶像、美女为先锋,以镀金化、表面化为特征的文化经济盛行于世,经济成为“萧何”,文化成为“韩信”;恒久价值尺度丢失,快餐化文艺作品流行,造成短命的时髦货的批量生产;在功利的强有力的驱动下,复制、克隆技术广泛应用于文艺创作与生产,艺术生产力发达的同时,创新能力薄弱,艺术质量难以提升。

综而观之,今天雅、俗文化的发展趋势不能简单以好坏论之,文化产业和市场对于创作也不能以推动与否简单判断;雅文艺既有高深、严肃的主旨,也有娱乐、消遣的功用,但需要淡化功利色彩,作到有雅有俗;俗文艺则需要通过文化提升,提高品位和境界;雅俗文艺需要取长补短,发挥市场机制的良好效应,争取广大受众,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经济对文化的负面影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