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等人才更易获得成功

2007-02-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元卿 我有话说

最近,在人才招聘会上,笔者发现不少企业开始把关注目光投向成绩一般的同学,甚至有的企业公开打出了只要中等生、不要高才生的旗号。那么,这些企业为何对中等生和中等人才情有独钟呢?原来,这些企业在过去的招聘中交了不少学费。一位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直截了当说,学业优秀的人才在企业呆不住,跳槽的比较多,严重影响

了企业后备人才队伍的稳定;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学业优秀的人才有点眼高手低,而中等生中等人才则踏实肯干,更易于出成绩。

有报道说,日本松下集团从创办之初起即提出只用中等人才的战略。他们认为,中等人才只要给他们机会,就能发挥最大的潜能,以80分的水平干出100分的成绩来。中等人才有自觉的进取动力,需要不断学习,提高和充实自己,以使自己的能力和职业期望与企业的发展同步。中等人才更容易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这样的人会感到公司对他们的进步是有帮助的,自然不容易跳槽。而企事业单位使用优秀人才或者高级人才,其最大风险就是容易“跳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高级人才往往恃才傲物,难以管理,不能作出应有的成绩,有些得不偿失。在美国,有人曾经对200多位学生做过30多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在成功人士中,有多达80%的是在校学习中等的学生,而不是那些被人们称为“尖子生”的佼佼者;有些甚至是学习成绩很差,被认为是“朽木不可雕”的学生。在许多教师和教育者看来,中等生与学业成绩突出的学生相比,他们的成功率会很低,但是跟踪调查却与之完全相反。

那么,中等生为何成功率会比学业成绩优秀的高才生高出那么多呢?原因就在于:一是中等生虽然不怎么优秀,但是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般比较稳定,二是中等学生大多比较执著坚定,实干精神很强,他们做事非常专一,不会三心二意,也不会半途而废;三是中等生的动手能力大都很强。

曾获得2003年度诺贝尔物理奖的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当年读大学时曾是名“差生”,在校时的物理课理论考试成绩并不佳。一个被认为差生的人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他对科学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以及很强的实验动手能力,最终获得了成功。无独有偶,我国也有类似的例子,被称为“万能”科学家的钱伟长当年报考北大时物理只考了5分,可他为了将来能造坦克大炮,打击日本侵略者,毅然选择了物理专业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钱伟长成为新中国尖端科技的开创者。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中等生作出不平凡业绩的可谓随处可见。山东某重点大学建校50年来有6名入选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有3名校友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据当年这9名校友的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回忆,他们在校学习时都是非常普通的学生,他们除了很少抛头露面,大多不善言谈,学习刻苦,勤于思考,没有任何比别的同学特殊的地方。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中等生成才成功的比例要比高才生高那么多呢?”其实,其中原因并不复杂:

中等生或者中等人才头顶上没有优秀生那么多“光环”,也从没有得到什么耀眼的荣誉,更没有人去捧场和关注他们。也就是说,他们即便骄傲也没有什么资本。这就使得他们要成功,出人头地,取得超人的成绩,就必须靠个人的吃苦耐劳,依靠不俗的实力去积极竞争,奋力拼搏。因此,大多数中等生和中等人才,对学习都非常刻苦,干工作都非常努力,有很强的敬业精神,本职工作都做得很突出。

中等生可塑性强。中等生在学业成绩、人际交往和动手能力等方面,看起来实力暂时不如那些崭露头角的优秀学生,但是可塑性很强,个人的发展空间大,只要努力可以后来居上,可以说他们具有后发优势和后发潜能。他们就像一粒结实饱满的种子,一旦遇上合适的气候、水分和土壤,就会发芽生根,并长成参天大树。而成绩优秀的学生的才智开发较早,因而可塑性则相对较小些,后来的发展空间也有限。

中等生比较务实。中等人才为人处事大都比较虚心,夹着尾巴做人,做事踏实认真,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好,他们有扎根精神,安心在基层工作,胜不骄败不馁,心理平衡,令人放心,对企业忠诚,很少有人会想到“跳槽”,另攀高枝;且他们大都人缘好,与大家一起共事;做领导工作,能独当一面,平易近人,没有高人一等的架子,与群众关系和谐,因而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群众口碑较好。做普通群众也能虚心接受领导,成为一个称职的下属。

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而在我们的许多老师心目中,好像只有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将来才能成就大事,才能取得成功。因此,学习差的学生往往会受到歧视,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会被忽视和遗忘,只有学习优秀的学生才会得到精心的照顾和关心,处处被人捧着。在招生中,有的学校为了得到高分的尖子生,甚至不惜花费重金吸引招徕那些各地的“高考状元”。在教育教学中,有的老师甚至提出抓两头带中间的教育思路,不太注意中等成绩学生的教育指导,这也是教育应该避免的一个误区。

笔者认为,学校以及社会不要把重点放在少数所谓的尖子生身上,搞精英式教育,而应该把更多的精力关注学习中等和较差的学生身上。应该创造各种条件,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让每一个人都能成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