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与冰雪结缘的日子

2007-02-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豫斯 我有话说


图为李佳军站在都灵冬奥会的领奖台上。

“我就是喜欢滑冰”

“我7岁就开始练滑冰,其实最早这还是父母的决定。”跟许多小孩子一样,父母的意愿决定了李佳军最初的选择。虽然这个项目后来给他带来无数的荣耀,但李佳军提起与短道速滑的“第一次约会”,却没有太多的轰轰烈烈。

“那时候我们的训练条件十分艰苦,训练都是在室外,冻得受不了。”对当时的艰辛,李佳军记忆犹新。“我家距体育场很远,要走很长一段路,再乘有轨电车,下了车还要走很长一段路,才能到冰场。不过每次去总有很多小伙伴结伴而行,一路上打打闹闹地非常开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繁忙的父母无法再接送李佳军训练了,他们劝李佳军放弃滑冰。“一听不让我练了,我又哭又闹,死活不答应。我说我就是喜欢滑冰,后来父母没辙了,就把我送到附近的少年宫训练。”在少年宫,教练让他改练花样滑冰。“当时还小,教练让练什么就练什么。但是练了三四个月,发现自己不适应,就又重新练起短道速滑了。”佳军回忆说。渐渐的,李佳军的成绩越来越好,从此,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辉煌。

“她们要集体嫁给我”

长期刻苦的训练,加上自身素质优秀,李佳军水平不断提高,他逐渐走进国家队教练的视野。“1991年时,短道速滑还没有国家队,只有集训队,就是一有国际大赛,国家就挑选一批运动员集中训练,然后从中选出几个人代表国家参加比赛。”李佳军与“为国争光”结缘,就是从这种临时集训队开始的。“我最早代表国家参加的冬奥会是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当时参加短道速滑的中国男运动员一共只有两个人,我是其中之一。”回忆起自己首次代表国家出征冬奥会,李佳军依然感到荣幸。“不过那时咱们跟世界水平差距太大,我只拿到第15名。”

随着冬季运动在我国的开展,1995年,中国正式成立了国家短道速滑队,李佳军顺理成章成为“开队元勋”。在此后11年的征战中,李佳军一共夺得28次世界冠军。虽然每枚金牌都会给他带来美好的感觉,但第一次站在领奖台上的情景仍然是李佳军最宝贵的回忆。

1996年3月,短道速滑世锦赛在荷兰海牙举行,年仅21岁的李佳军代表中国队参赛。在比赛中,李佳军发挥出色,勇夺男子1000米金牌,而这枚金牌,也是那一届世锦赛中中国队夺得的唯一金牌。

“当时中国的女子水平已经很高了,比赛中总能拿冠军,可惜偏偏那一届一枚都没拿到,想不到咱们在男子项目上倒实现了突破,大家都笑称这一回男队员给女队员争了光。当时还有女队员跟我开玩笑,说我拿了冠军,要集体嫁给我。”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佳军的脸上泛着幸福的光晕。

“在都灵,我流泪了”

在冰场上征战多年的李佳军一直以“阳光男孩”的形象著称,无论受到何种打击,他都会用微笑面对,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洁白的冰场上,他也曾落下伤心的泪水。

2006年都灵冬奥会,已经31岁的李佳军再次披上国家队的战袍。“其实我早就想退役了,但当时国内小队员还顶不上来,国家需要我,我不能不上。”国家队对于李佳军来说,不仅是一个运动的集体,其中也寄托一份不能推卸的责任。

都灵冬奥会上,李佳军在首先进行的男子1500米项目中摘得铜牌,这让他信心大增,因为1500米是他的弱项。“我当时调整得很好,随着比赛的进行,我的状态一直在上升。我想在后面的500米项目中也许该有突破了。”没想到,500米比赛却成为李佳军最心痛的回忆。

短道速滑500米预赛,李佳军高歌猛进,顺利杀入半决赛。在半决赛中,他与美国名将阿波罗分在同一组。“500米比赛的时间很短,只有几十秒钟,很多情况发生得很突然。”回忆当时的情景,李佳军记忆犹新:“在半决赛进入最后一个弯道时,阿波罗开始从后面超越我。不知道是不是有意的,他用胳膊别了一下我的腿,我差一点摔倒。我万万没有想到,比赛结束以后,裁判却判我犯规,取消了我的成绩,我感到很不公平,因为我确实没有犯规。这是我最后一次参加比赛,我为这次比赛已经付出了很多很多,但所有的梦想、所有的努力在一瞬间就消失了,我当时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赛后,李佳军脱下冰鞋,在场边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我当时想,这次真的不滑了,是该我离开的时候了。”想到冰雪梦就此终结,李佳军感慨万千。他说:“这么久了,现在想想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我应该开始新的生活了。”

“现在的累和从前不一样”

都灵冬奥会后,李佳军回到家乡长春,他终于有时间来陪伴年迈的母亲。在和相恋多年的女友踏入幸福的婚姻殿堂后,李佳军又开始了对冰雪事业的新的追求。

“2006年11月,我作为国家队教练被派往加拿大留学深造,一是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战术知识,二是拿下国际教练的资格证书。”离开了日夜相伴的队友,离开了新婚不久的妻子,李佳军独自踏上新的征程。“刚来加拿大的时候非常不适应,”李佳军说,“英语要重新捡起来,平时要自己做饭、洗衣服。在加拿大我一有时间就是背单词,听广播,每天非常充实,也非常忙碌。”虽然面对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但这却让他更加成熟起来。

当被问到是否习惯新生活时,李佳军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做运动员时,虽然每天都很累,但是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出成绩、拿金牌。现在面对的选择就多了,比如今后怎么发展事业,怎么支撑家庭,以及下一代的教育问题等。现在也很累,但是累的方式和过去不一样。”佳军腼腆地笑了。

“我不会离开短道速滑”

虽然脱下了冰鞋,但李佳军没有离开他热爱的冰场,作为教练的李佳军要把自己的冰雪梦延续下去。“我不会离开短道速滑的。”李佳军对记者说。

从运动员到教练员的角色转变,需要有一个过程,对于李佳军来说,这个转变并不容易。“教练的工作很不好干。”虽然执教时间不长,但李佳军却感触颇多,“现在的小队员比我们那时候条件好多了,我们当年训练,许多方面都要靠自己摸索,现在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科学的训练体系。现在小队员们的身体素质也普遍比我们那时候要好,但他们身上也缺少一些东西。”李佳军说。“短道速滑虽然是个人项目,但是集体的配合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有人做掩护、作牺牲,或者说是做奉献,但这点在现在的孩子们身上很难看到,他们希望别人为我付出,而不是我为别人付出。而且由于受地域限制,现在可挑选的苗子也不是很多,要带好队伍不容易。”提到未来的教练工作,李佳军深感肩上的担子很沉重。

“我不会离开短道速滑的,我热爱这项运动。”李佳军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