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志愿者――奥运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2007-03-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东 我有话说

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一天,我去奥林匹亚山观看铅球比赛,傍晚时分,比赛结束后我们准备返回雅典,就在等候班车的时候,随着一阵阵的饥肠辘辘,我突然想起,自己已经十多个小时没有进餐。此时,正好有十多名志愿者准备和我们一起返回雅典,他们的手中都拿着一份快餐,显然是准备上车以后才吃的。也许是饥饿让大家忘记

了矜持,我们几十名满脸疲惫的记者们竟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盯在了他们手中的快餐盒上。

那些志愿者显然很快就发现了我们的眼神,在没有任何号召的情况下,几乎是在同时,这些志愿者们纷纷主动走上前来,将快餐送到我们面前。几经推让,大家一起打开了餐盒,一起分享了这顿让我终身难忘的晚餐。

三年后的今天,每当回想起那天的情景,我的心中都会涌出一股暖流,每个细节都历历在目:在地中海余晖的照耀下,一群身穿白蓝橙相间的志愿者服装的人们,与我们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们,共同坐在一棵棵巨大的橄榄树下,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肤色,说着不同的语言,但此时,大家脸上绽放出的笑容却是相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融洽。

在那一刻,我似乎对“让全世界的人们沐浴在奥林匹克阳光下”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在心中对奥林匹克宪章中有关“VOLUNTEER(志愿者)”的说明进行了新的定义。

“VOLUNTEER”是志愿者的英译,这个称谓既普通,又神圣。它与情愿、爱好、喜爱不同,是“志向”和“誓愿”的组合,以至于让人感觉它甚至带有宗教般神圣的色彩,体现着追求理想而志愿奉献的情怀和境界。

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时起,体育比赛只是奥运会的外在形式,而旨在大众参与的奥运精神和奥运理想才是奥运会的灵魂和内核。奥林匹克宪章明确规定,所有国际奥委会委员都是志愿者,他们不从国际奥委会领取分文工资。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去年在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招募启动仪式上说:“志愿服务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占据着核心位置。事实上,如果没有志愿者,就不可能举办奥运会。无论是奉献自己的时间为体育赛事提供帮助的学生,还是志愿帮助训练儿童团队的父母,或是志愿为传播奥林匹克价值观、推进‘寓教于体’事业而工作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不论是何种方式,也无论参与的水平如何,我们都在为传播奥林匹克理想贡献力量。志愿者在奥运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志愿者是奥运会的大使,用他们的言语和行动体现着体育精神。”

很长一段时间里,有体育专家称,一个大型运动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三个方面,即:让人过目不忘的开幕式、成功有序的竞赛运作和新闻媒体的高度评价。然而,随着奥林匹克精神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又很自然地把东道主的“PASSION”(激情或热情)列在其中,而东道主激情和热情的传递则主要来自于服务奥运会的志愿者们,因为他们脸上的微笑、友善和高质量的服务,是报道奥运会的上万名记者最直接感受到的。

人们常说微笑是全世界最美的共同语言,而奥运会上的志愿者们脸上露出的笑脸更会让人感觉到是那样的自然和富有亲和力。2004年的雅典,东道主提出的口号是“WELCOMEHOME(欢迎回家),他们希望不仅是奥林匹克运动回到她的发源地,更希望让所有的来宾都感觉到有“回家”的亲切,他们把所有“回家”的外国记者都视如亲人,按当时我们中国一位记者的话说:到处是身穿多彩服的志愿者,满大街都是活雷锋!

在去年的多哈亚运会上,虽然东道主凭借雄厚的财力将大赛组织得非常成功,但由于缺少了本国志愿者的广泛参与,它仍受到一些西方媒体的质疑;有人还将2002年的釜山亚运会与它进行了比较,在那届亚运会上,釜山市长号召全市市民“人人都是志愿者”,于是,釜山市的市民们主动将自家的车开到亚运村、记者村,义务为他们提供服务。釜山人民的热情好客、积极参与也因此名扬亚洲,名扬世界。

现代奥运会发展到今天,从参与者的角度看,竞技性已经不再是惟一,它已演变成广大民众的节日和世人的庆典,它的娱乐性和欢庆气氛也越来越浓烈。我就想,当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时,当10万人的志愿者大军活跃于北京的大街小巷、比赛场馆内外以及奥运村、记者村时,那该是一道多么靓丽的风景。如果再往深处延伸,当我们的十万志愿者人人都表现出团结、友爱、奉献的精神,并具备了优良的文化素质,了解奥运会知识,熟悉北京及中国文化,表现出良好的涉外礼仪,具备优质的志愿者服务技能时,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又将怎样认识中国呢?

毫无疑问,志愿者是奥运会期间最值得敬重和赞扬的人,人们不会忘记,在每届奥运会的闭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都会充满感情地赞扬志愿者的辛勤劳动。我还清晰地记得,在雅典奥运会上,当听到人们对自己的赞扬时,很多志愿者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当时在场的观众和记者也对这些辛勤的志愿者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以示感激。

难怪有人这样认为:志愿者不仅是一个国家文明友爱的一面镜子,从他们身上,我们更能感触到友爱、互助、理解和宽容的人性光芒。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