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近代政治史研究的新成果

2007-03-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俞祖华 我有话说

赵慧峰教授从事中国近代政治史的教学与研究已有多年,前几年她出版过《晚清政治研究》(辽海出版社1998年)一书,近又推出新作《近代转型社会中的集团与人物》(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新作出版,体现了作者坚持不懈地追求学术创新的努力:

其一,该书注意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到历史研究中,更多地关注

近代社会发展中作为社会运动主体的人,重点考察作为近代政治变迁的主体的政治集团与个体政治家。该书在基于人本视野的审视时,注意把对群体、集团的整体把握与对个体的个案解读有机结合起来,既有对士大夫阶层、幕客集团、经世派、洋务派、清流派等派别或阶层命运的整体关怀,又注意追寻杨守敬、肃顺、张佩伦、吴佩孚、周作人、杨杏佛等个体人物的心路历程。这种以政治制度与政治人物为重点的人本视野考察框架是政治史研究的有益补充。

其二,从社会转型的综合视角切入,避免从政治立场的单一标准出发而是注意以多元的价值标尺品评历史人物。以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传统封闭社会向近代开放社会的框架审视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是近代史研究中的一种崭新思路。社会转型的整体性与复杂性的特点,要求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体)时要避免简单化与单向性的思维,坚持运用综合的尺度。这种综合尺度的运用要求以社会转型的恢弘视野看待历史人物的作为与命运,或把个人或群体命运看成时代的缩影,或如同把转型看成一个动态过程一样分阶段地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人物是有血有肉的,既要看其立场、观点等,也要看其性格、情感等。社会转型视角下的综合尺度无疑有助于我们以更宽容、客观、平和与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历史人物。

其三,从古今中西的格局出发分析、解读、点评处在传统向近代转型过程中、处在中西两种文化撞击的背景中的历史人物的心理、心态、情感、价值观与行为模式。该书“西学东渐中的侨客与华民”一节对在西学东渐、中学西传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传教士这一特殊群体作了考察,指出“如果我们能从人类文明发展的总体过程中考察,从中国社会现代化演进的长时段审视,就不会过分地,更不会单纯地强调传教士的负面作用”(139页)。该书不仅将传教士等群体置于古今中西的格局中加以审视,还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面对古今中西冲突的文化抉择、文化立场作了个案分析,从而使历史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活、充实、有血有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