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要客观看待“春晚”

2007-03-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孙仲 我有话说

  2007年春晚已离我们而去,人们对于它的评议也渐趋平息。回顾这几年来,每年的“春晚”都会引起人们的种种评议,其中有不少是很中肯的、建设性的,对春晚来说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可操作性;而有一些则过于极端、武断,除了否定就是“骂”,不仅对春晚来说于事无补,就连读者看了也觉得没啥意义。

比如

,有些人批评春晚不该影响人们过除夕,要求春晚停办,这既不合适也不可能。春晚不过是央视为了满足广大观众春节文化生活需求的一台晚会,又没有要求非看不可,你想看就看,不看就做别的事,干嘛非要求春晚停办?春晚既没垄断各地电视台,也没垄断央视各频道,同一时间还有好多节目可选择,凭什么要停办?如果春晚真的停办了,恐怕反对的人会更多。至于说是“春晚绑架了春节”、“春晚冲谈了年味”等等,更是无稽之谈、片面之词。

再比如,有些人批评央视垄断,要求春晚由地方台来竞争举办,我觉得也不可行。首先,春晚是央视一年一度的文化大餐,凭什么将主办权交给别人?再说,地方台若有能力办好“春晚”,自行举办就是了,反正现在都是卫星传播,各电视台争取观众的机会是平等的。事实上,各地电视台每年也都分别举办“春晚”,有的甚至提前于央视春晚先播了,但能像央视春晚这样受到广泛关注的,还真没有。而央视也并没有死撑着“孤军奋战”,近几年践行“开门办春晚”,选用了不少地方台推荐的节目,有两年还起用了不少地方台主持人,不是在博引众家之长、力求春晚风格多样化吗?

还有些人批评春晚模式僵化,要求春晚改变现有模式,我认为也不大现实。春晚之所以办了二十多年还能受人喜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恰恰是其独特的形式。春晚的特色主要有四:一是联欢性,现场气氛好;二是演员阵容强大,各路明星大腕应有尽有,适宜各层次观众“追星”;三是节目形式多样化,精彩纷呈,喜闻乐见;四是节目衔接、主持人串联、“动情点”穿插恰到好处。这种模式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以贯之的,大部分观众已产生认同感,忽然改变,恐怕观众很难接受。再说了,又能改为何种形式呢?地方台所谓的和央视叫板的“春晚”,不也是歌舞、小品、相声等节目大汇串?春晚曾搬到首都工人体育馆举办过,但失败了,还在上海、西安等地设立过分会场,反响也不是太好。还怎么改?总不能像《星光大道》、《超级女声》那样来场“平民秀”吧?或者搞成像《同一首歌》、《艺术人生》那样的专题节目?抑或是拍部贺岁片播出?显然都不行。

另外,有人对赵本山年年上春晚予以批评和质疑,我也不同意。春晚当然需要新人奉献新颖节目,而春晚每年也确实推出不少新人表演的节目,如歌曲《吉祥三宝》、舞蹈《俏夕阳》、小品《招聘》等等,应该看到春晚并不是只认老面孔的。但春晚毕竟仍需要一批老面孔来参与(这里不说“压阵”),全由新人出演或有意识压缩老面孔恐怕都不合适,既然这样,赵本山又为何不能出演?只要他的节目能吸引观众。事实上,赵本山之所以落得有人“喊打”的地步,恰恰是其小品太精彩,只要他出场,别人的小品就略逊一筹。如果赵本山真的不上春晚了,春晚绝不会因此而变得更成熟、更受欢迎,相反会让很多人感到一种失落。

笔者认为,这种否定一切的批评并不是客观的和建设性的,而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牢骚和怪话,因此,对“春晚”的批评还是客观些为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