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活跃在无声与有声世界之间

2007-03-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庄电一 我有话说

    石嘴山市有个聋哑女青年受到歹徒侵害。由于语言障碍,公安机关审理了半天还难以定案。关键时刻,张玉华作为“救兵”被连夜请到审案现场。凭着自己娴熟的手语功夫,张玉华很快就搞清了来龙去脉,代替受害者向公安机关讲清了受害的经过、罪犯的体貌特征,反映了受害者的要求。受害者哭着抓紧张玉华的手表

示感谢。

其实,张玉华原来也不懂手语。从吴忠师范毕业后,她曾在一所小学当过副校长。1981年,她与其他4人一起到兰州聋哑学校进修,成为宁夏最早学手语的专业人员。她深感责任重大,学习十分刻苦,仅用3个月时间,就掌握了3000多个中国手语词汇。

张玉华学成归来,就赶上宁夏各市、各县盲聋哑人协会成立或换届。她每会必到,每会都大显身手。很快,张玉华就成为许多场合不可缺少的人物。

在与聋哑人日益密切的接触中,张玉华对他们的理解也不断加深。她自觉地当起他们的代言人,维护他们的权益。为此,她还受到个别人的威胁,收到过十几封恐吓信,但她临危不惧,义无反顾。

张玉华成为聋哑人的知音,也赢得了聋哑人的信任。聋哑人在生活、学习、就业、婚姻等方面遇到问题,都愿意向她“倾诉”。就连夫妻吵架、寻找工作、看病求医也要向她求助。她的家也就变成聋哑人之家,她多次解决聋哑人的家庭纠纷。她还热心为聋哑人牵线搭桥,经她牵线而结成夫妻的残疾人就有七八对。20多年来,张玉华与聋哑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不少人一直与她保持联系。逢年过节,许多聋哑人都忘不了通过手机短信向她传递祝福。

张玉华自觉地为聋哑人服务,对聋哑人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她常对人说:“聋哑人有耳朵却听不见,很不幸,也很可怜。我懂他们的语言,应该为他们多做点有益的事。”有一位学了6年手语的聋哑青年找不到工作,张玉华就带他到有关部门寻求帮助,终于使他在一家假肢厂就了业。后来假肢厂倒闭,这个青年也变成了中年。听说他失业了,张玉华再次为他奔走。在多次努力都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张玉华向民政厅领导反映了情况,得到厅领导的支持。这个聋哑人从此有了稳定的收入。

张玉华为宁夏培养了近百名手语翻译。但相对于社会上的庞大人群来说,懂手语的人还是太少,聋哑人在生活中依然会遇到许多障碍,张玉华对此深感忧虑。

有一个聋哑人脖子上长了疙瘩,但到医院治疗,医生只给他开一些不完全对症的药物,而家里人竟怀疑他是得了癌症。最后,还是张玉华陪他一起看病才说清了病情,使这个拖了很久的疾病得以根治。

一些这样的事实让张玉华感到在全社会普及手语知识的重要性。因此,不论是在医院里,还是在商场中、公共汽车上,只要看到聋哑人遇到困难,她都主动帮助他们、替他们排忧解难。当一个个问题被解决、一个个误解被消除之后,她总忘不了说上一句:“你们也应该学点手语。这对聋哑人有益,对你们的工作也有益。”

张玉华现在是宁夏担任手语翻译时间最长的4个人之一。在民政厅,她负责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工作很忙,但她仍不忘手语翻译的职责。

再有几年,张玉华就要退休了。她希望继续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聋哑人提供更多的服务。她说:“如果我们都懂手语,就可以跟聋哑人更好沟通,对他们也可以多些理解和尊重,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加温暖、更加和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