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欧盟面临“成长烦恼”

2007-03-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李力 我有话说

  在《罗马条约》签署50年后的今天,当人们手持欧元和一份申根签证在欧洲十几个国家随意穿行的时候,大概很少有人会想到这片自15世纪开始便罕见和平的大陆,曾遭两次世界大战的蹂躏。从战后的一片焦土,到当今国际舞台上一支和平、稳定、繁荣和强大的政治、经济力量,欧盟仅仅用了50年!回顾欧洲一体化建设50年来的

历程,人们不难发现,经过50年风雨历练的欧盟,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不断成长壮大引发的深层问题,也让欧盟面临新的烦恼。

50年前的3月25日,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6国共同签署了《罗马条约》,确立了在关税同盟,人员、服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基础上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目标。此后,6国又在1965年进一步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成员在内部关税同盟,共同外贸、农业、渔业政策和欧洲货币体系的基础上,达成了《欧洲联盟条约》,以经济货币联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内政司法合作为三大支柱的欧盟宣告成立。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进入流通领域,更为欧洲一体化历史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50年来,欧洲一体化建设不仅为欧洲战后重建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为成员国带来了和平与繁荣,更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与合作提供了启示。与此同时,欧盟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融入一体化进程。自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盟,到2004年波兰、匈牙利和捷克等10国加入,再到2007年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入盟,欧盟经过6次扩大,已拥有27个成员国,人口达4.8亿,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欧元,成为全球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

进入21世纪,随着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欧盟作为一个政治和司法实体的合法性面临挑战,成员国的增多也使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成为当务之急。2000年5月,时任德国外长菲舍尔在汉堡大学演讲时率先提出欧盟制宪问题,自此“欧盟是否需要一部宪法”的争论开始从学术界进入政界。为解决一体化实践中的现实困难,欧盟2002年2月决定拉开制宪序幕。然而,2005年法国、荷兰民众否决《欧盟宪法条约》,使欧盟的制宪进程陷入停顿,更使欧洲一体化建设遭受了重大挫折。

面对民众对欧盟建设热情的减退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欧盟不得不进行反思。要消除民众对一体化建设的疑虑,提高欧盟的决策效率是关键。因为,无论是规划一体化发展,还是促进成员国社会经济模式改革,都需要强大的决策能力。但目前已有27个成员国的欧盟,无法继续在《尼斯条约》基础上有效运转,而原有的运转机制也没有给进一步的政治融合留下空间。为此,尽快打破制宪僵局是“以实际行动向民众证明欧盟完全有能力应对21世纪挑战”的重要一步。

在欧盟27国隆重庆祝《罗马条约》50年之际,人们更希望欧盟各国在这“象征着欧盟统一与团结的时刻”,通过对话与合作,为化解“制宪危机”给世界带来“新的惊喜”。(本报布鲁塞尔3月25日电)

图为在德国首都柏林,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前中)、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前右)、欧洲议会议长珀特林(前左)出席《柏林宣言》的签署仪式。新华社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