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建布达拉宫博物馆 缓解对古建筑影响

2007-03-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副主席罗富 我有话说

    前些时,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组成的青藏铁路考察团赴青海、西藏两地调研后,我提出了国家有关部门立项建设“布达拉宫博物馆”的建议。邀请历史、宗教、民族、考古、建筑、工艺美术等领域的专家,研究整理馆藏文物,提升藏传佛教和布达拉宫所蕴涵的建筑、民俗文化,将参观讲

解的重点放在博物馆内,减少游客在布达拉宫内的逗留时间,缓解游客过多对古建筑的影响。

布达拉宫难承游客众负

位于西藏拉萨西北的布达拉宫,是进藏游客的首选游览目标。青藏铁路开通后,西藏日均增加3000-4000名游客,加上航空与公路客运,每天进藏人数在5000人左右。如此庞大的旅游人群,几乎人人都有一睹布达拉宫真容的愿望,势必加大保护布达拉宫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压力。

据专家预测,每年进藏的游客人数增长速度将达15%-20%,到2010年和2020年,每年通过铁路进藏的游客将达250万人次和600万人次。作为土木结构的古老建筑,布达拉宫过去几年内接待旅游和香客50多万人次,日均约1500人次,按参观宫殿全景需要3小时,人均重量60公斤计算,主体建筑在同一时间内需承受约45吨以上的重量。

如此大的重量对于高115米、土木结构的13层建筑来说,不仅会造成椽子木下垂或开裂、折断,墙体下沉、松动等,而且对地基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威胁。2003年,布达拉宫管理处就宣布对游人和香客人数进行限制(目前每天只售2300张门票),但以提高票价和限客来控制游客流量,只能是权宜之计,并不是从根本上保护与开发布达拉宫的最佳方案。

博物馆更能展现其文化内涵

布达拉宫的导游工作均由寺内的喇嘛担任。不可否认,由喇嘛负责讲解工作,可以使游客对布达拉宫深厚的藏传佛教内涵和意义,对西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等有所了解。但他们的讲解缺少涉及布达拉宫高度的建筑艺术成就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的相关内容。

诸如,大小殿堂、门厅、走道和回廊处的精美手绘壁画,以及木构件上的装饰图案;近万幅明清以来的卷轴画和大批石雕、木雕、泥塑等艺术品,贝叶经等历史文物,唐卡、经幡、华盖、幔帐、陶瓷、玉器、金银器物等大批藏族传统工艺品;大量的经书和其他重要历史文献。这些珍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且反映了1000多年来藏汉等民族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如果这些方面的内容在导游讲解过程中是缺失或是不完整的,则会大大降低游客对于布达拉宫整体风貌的认识水平,无法全面展现其文化精华。

为了既让尽可能多的人欣赏感受布达拉宫的魅力,又不破坏其原始状态;既让旅游者对藏传佛教的宗教意义得以认知,又可以全方位领略其民族历史、文化、民俗和建筑装饰、绘画艺术,又能更好地展示和保护布达拉宫,国家应考虑在布达拉宫广场修建地下或半地下的布达拉宫博物馆,现有的布达拉宫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和重点文保单位,仅接待少量游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部分经验,如法国的卢浮宫,就是在传统历史建筑改造的基础上扩建成的,既可保护历史建筑,又可突出博物馆的文化特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