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滨州杜氏家族思想简论

2007-03-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雪燕 我有话说

黄河三角洲历来英杰辈出,曾涌现过桓台王家、惠民李家、无棣吴家、滨城杜家等名门望族。杜氏家族自明朝万历年间步入政坛后,经历了五六百年的朝代变迁,到晚清时期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此期间,杜氏一门诞生了诸多政治、文学方面的杰出人才,如明末敢于对抗魏忠贤的杜诗,清初著名文学家杜?、杜?,咸丰帝师杜受田

,同治初的顾命八大臣之一杜翰,国民革命军毅军少将杜荫檀等。后之研究者认为,杜氏家族之所以能保持长期兴盛不衰,与杜家独到的家族思想有关。杜家卧佛台私塾有楹联曰:“不染似莲花,经世何妨出世;真空如水月,禅机即是文机。”此联即颇为形象地反映出杜氏家族的思想内核,也映衬出杜氏家族久盛不衰的历史因缘。

如果说“经世”、“出世”兼具了中国知识分子救世和自救心态的双重性,那么“不染似莲花”则是杜氏家族在长期家族教育中形成的“严以律己”、“洁身自好”的指导思想,是“经世”、“出世”的思想基础和前提;而“何妨”又反映出杜氏在处理“经世”、“出世”时的辩证态度。可以看出,杜氏家族思想核心是建立在高尚人格基础上的内心和谐:仕则勤政爱民,“知爱知敬,始家邦终四海”;不仕则“宏其器量”,“亲亲、仁民、爱物,只是一贯行去”。

一、“不染似莲花”――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为人处世的基础。儒家非常注重个人修养:无论是由外而内的学习,还是内心的自我提升,都是通过达到人格理想的最高境界来完成“救世”的使命。受此影响,杜氏家族充分认识到修身的重要性,这主要体现于他们重视家族教育,并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教育理论。杜?曾将其整理成《述训》四十八则,作为家族教育的指导思想。其核心即修身,首先是长者要率先垂范,“教子以身不以言”;其次是“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修身教育从小抓起,培养良好的习惯和风气;再次是年幼子弟犯错时必“怒责之”,“恐长自私自利之心而渐离其天性”。其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家族成员的“知爱知敬”,避免“不美之行”,切实做到“修身之道,即教子也;教子之方,即齐家也”。其教育结果也印证了他们对“不染似莲花”的追求,体现出杜氏成员家风敦厚、独具一格的特点。从现有资料来看,杜氏凡为官者,都能廉洁勤政,踊跃捐资助学、兴办利民工程。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正是这种“不染似莲花”的品质使得杜氏家族成员能够保持纯洁的政治操守。

二、为社会政治服务的“经世”思想。历史上曾经涌现的众多名门望族,虽能盛极一时,却又往往迅速败落。而杜氏家族却能洁身自好,受到不同朝代统治者的任用。如明朝万历年间,杜诗为政清明、节操高洁,在魏忠贤生祠事件中,他不畏强权,坚持立场,宁愿罢官归家;由于他不夸功不自矜的美德,不久重新被崇祯皇帝起用,官至湖广布政使,政绩不凡。明清鼎革之际,杜氏家族积极抗击入关清军,滨州城破之时,杜家死难近20人,堪称英勇悲壮、一门英烈。1649年直鲁豫总督张存仁镇压山东榆园农民起义,身为直隶真定府推官的杜?受命审理被俘义军。他从轻发落,将众人遣散归农,保全了上千义军的生命,同时也赢得上司的器重;此外,杜受田、杜?、杜翰等杜氏成员皆为官公正廉明,注意开源节流,爱惜民力,为安抚民心、维护朝政起了重要作用,受到百姓的颂扬和朝廷褒奖。清朝末年,杜家人又积极投身国民革命,世袭“云骑尉”爵位的杜荫檀参加国民革命军毅军,官至少将军衔,成为张自忠、鹿钟麟、宋哲元等人的挚友,为国民革命贡献了力量。

三、超越世俗功利的“出世”思想境界。杜氏家族在教育中强调因材施教。《述训》开篇明言:“自见之谓明”,要求人有自知之明,又说“材质有高下,赋禀有强弱”,人应当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不同道路各尽其才;杜氏虽然人人读书,却又强调“学而优则仕,不优则不仕,优亦不必仕”。这种随缘心态也显示了其家族思想的独到之处。杜氏家族的文学作品亦体现出他们精神世界的丰富。如杜?《慰子昭兄用储光羲韵》:“万物何自生,为言春复春。……守黑兼守雌,谷神与我亲。”将老子无为的精神化用自如。而《闲居作示子晋弟》“析理始有万,嗒焉乃无余。身心强有名,此外尽空虚。”则将易理参透得淋漓尽致。杜?诗集中的《松下读焦贡易林》、《读苏颖滨老子新解》等诗文,都充分显示出有着深厚儒家思想的他对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兼收并蓄、运用自如。在其他杜氏家族成员身上也体现出这些特色。超越功利的思想造就了杜氏成员的“和谐随缘”的精神境界:心无芥蒂就会海阔天空,清心寡欲就无世俗羁绊;万事万物自有其归宿,随缘即是个人最好归宿。

四、“何妨”――福祸相依的辩证法。杜氏成员在政治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他们思想观念中充满追求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无论是为官还是教馆,往往都直陈政治见解,表达他们济世治国的理想和抱负。他们恪守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古训,秉承“勤政爱民”、“尊主泽民”的臣道传统。同时,他们又不乏随缘放任的心态。杜氏成员往往并非仕途一帆风顺,而是饱经坎柯、目睹官场倾轧,但他们的作品像一片恬淡、释然的净土,丝毫看不出不满和牢骚。《述训》有言:“为学,先要拓其识见,所谓放开眼孔是也。”杜氏家族成员既饱读儒家诗书,又敢于“放开眼孔”参透禅理,熟读道家理论,因而能够深刻认识到福祸相依的辩证关系,超脱地看待现实、人生。他们按照《述训》“凡自任自是者,同则受之,异则拒之”的思想,做到齐物我、任运随缘:既可身在仕途而心向山林,身受衣食之役使而精神保持淡泊清静;又可“优亦不必仕”。“何妨”既是杜氏成员对“经世”、“出世”的随缘态度,又是“不染似莲花”思想指导下面对荣辱成败的坦然自若。在体现生命价值的同时,又能从世事的超脱中获得精神与心灵的解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