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诗魂凌空

2007-03-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何镇邦 我有话说

2006年11月中国作协七代会期间,89岁高龄的老诗人蔡其矫在下榻的北京饭店里不慎摔伤,听到这个消息时,不禁心里一悸。但想到蔡老为人旷达,身体底子又好,也许不会有大碍?然而没有想到,一个多月后的2007年1月3日,他竟在京与世长辞。他的美丽旷达的诗魂凌空而去,让作为读者与朋友的我,不禁为之叹惜、为之嘘唏。

蔡其矫走了一个来月了,想写一篇悼念他的文字,于是找来他的诗集,找了王炳根撰写的传记《少女万岁――诗人蔡其矫》和曾阅著的年谱《诗人蔡其矫》等书籍,读了起来。在诵读遗作以及有关的传记中,我对蔡其矫的回忆便浮想联翩了。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是蔡其矫诗歌创作的第一个喷发期,他接连出版了《回声集》、《回声续集》以及《涛声集》等三部诗集,以一个富有艺术个性的青年诗人的姿态出现于新中国的诗坛上。

我于1956年秋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正在做着诗人的梦,不仅大量地诵读中外古今诗人的诗,也尝试着写诗。于是,一个诗歌爱好者同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在诗坛相遇,我可以说是蔡其矫的一个崇拜者,用现在时髦的说法,是蔡诗人的“粉丝”。在这三部诗集中,我最喜爱他吟咏故乡、歌唱大海和爱情的诗篇,诸如《厦门之歌》;还有把鼓浪屿描绘成大海中的睡美人的那首诗;当然还有那首写于万山群岛水兵营房旁一块岩石边上,喊出了“太阳万岁!月亮万岁!星辰万岁!少女万岁!爱情和青春万岁!”的《红豆》。这些诗篇,与我思乡的情绪共鸣,点燃了我那青春的火焰。蔡其矫华美的诗句,浪漫的情怀,青春的激情,使不少青年人迷恋上他的诗。我相信在当时的大学生中,喜欢蔡诗的决非我一个人。

但是,作为一个有艺术个性的诗人,蔡其矫是不见容于那个只唱颂歌和喊口号的时代的。到了1958年夏秋之间,蔡其矫和他的诗就遭到批判,且形成围攻之势。不仅蔡本人因同丁玲、陈企霞以及公木的关系在中国作协遭到批判,《文艺报》、《诗刊》以至《人民日报》均发表了不少批判蔡诗的文章。我的大学同班X同学也写了一篇《评蔡其矫反现实主义的创作倾向》,发在《诗刊》1958年10月号上。我不赞同他的观点,曾同他论辩一番,但无补于事,只能眼看着蔡其矫受批判。

后来就听说蔡其矫只身从北京回到了福建,但故乡给他的也是冷遇和一连串不公正的待遇。他在60年中期到70年代末的十多年间,经历了种种坎坷和不准歌唱的岁月,才于70年代末从流放地闽西永安回到福州,又回到诗坛。这十多年间,只能听到诗人点滴的信息,后来《福建文学》副主编魏世英同志约我写关于舒婷诗歌的评论,才得知蔡其矫仍然坚持诗歌创作,并热情发现和扶植了后来成为朦胧诗旗帜的舒婷。

接着是80年代中期在故乡与蔡其矫的第一次见面。这是等待了30年的会见,虽然此时我再也不是30年前的那个诗歌爱好者和“粉丝”了;而且蔡其矫也是一个年近七旬的老者,他脸上已写下几十年风风雨雨的沧桑,但当我说起30年前对他诗歌的痴迷以及30年来对他的期待,我们彼此都像孩子似地雀跃起来。那是1985年初春在厦门,我接连参加两个会议以及应邀为厦门大学中文系学生讲课,然后抽空第一次到泉州游清源山和开元寺。与蔡其矫的第一次见面就在他的故里泉州,当时他还要带我到泉州大桥附近紫帽山下圆坂那座20世纪30年代建的洋灰楼上看看他的家园,可惜我们没有时间了,未能成行。

1987年春,我调到鲁迅文学院任教,并主持教学行政工作,从此同蔡其矫的来往就多了起来。蔡老曾于上世纪50年代初在鲁院的前身中央文学讲习所工作过,教过外国文学,当过教研室主任,对鲁院存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另一方面,他还是热情地关怀青年诗人的创作,时常推荐一些年轻人到鲁院进修,于是来院相当勤。当时他的工作关系还在福建文联,但家在北京,于是大半年的时间待在北京。从他在朝内竹竿胡同的家到朝外十里堡的鲁院,他每次都是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代步(当年在北京有三位老诗人出门是骑自行车的,那就是蔡其矫、牛汉和邵燕祥)。到我的办公室闲聊一阵,就去关心他的美女诗人去了。

其间有两次给我留下印象是很深的。一次是1988年春天,在北部湾诗会举办前夕,他专程来鲁院为一位他推荐参加诗会的女诗人请假,此诗人正在我院第四期进修班学习,进修班刚开班不久,她怕请假不准,于是就让蔡老来为她请假。还有一次大概是1991年秋天,他推荐了一位女作者参加鲁院第七期进修班,一开学他就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赶来了,正赶上举行开班典礼。我建议请他到主席台上就座,但被一位主管政工的副院长拒绝,理由没有明说,我是心知肚明的,无非还是扯着一些历史老账不放。我为此很生气,也拒绝上主席台,同他在后排坐了一会儿。那次,望着蔡老骑着自行车离开鲁院的背影,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感到很对不起他。大概从那以后,他就不到鲁院来了。

至今我仍为那次伤害了蔡老而深感遗憾,可是如今到哪儿去向他道歉呢?好在,他那充满浪漫色彩和创造精神的诗魂已凌空而去,他留给我们的十几部诗集永存人间,这是可以告慰他的朋友和热爱他诗歌的广大读者的。2007年2月6日于北京亚运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