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华中科大“五个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

2007-04-0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讯(记者夏斐  通讯员万霞)开学伊始,华中科技大学新学期课堂上,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新生王乐勤仍有些难以相信:他竟真的从一名文科生变成了工科生。

让王乐勤受益匪浅的转专业制度,是学校坚持共性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而实施的本科教学改革的一个举措。至今,已有5000多名

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

高素质人才的标准应该是具有良好创新精神和出色的实践能力,华中科大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提出了“五个结合”的原则,即“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相结合,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坚持共性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育相结合”。

学科建设已经成为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源泉:依托重点学科,学校的品牌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强;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使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标杆,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使学生直接受益。2003年,华中科大通过“基于学科大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建成了信息、机械、土建环、电气、医学、人文六个学科大类平台,平台内部打通培养。大类平台和学分制改革,使“生本理念”得到进一步体现:学习困难或身体条件不适合某一专业学习的本科生,大一可在全校范围内自主转专业,大二对自己的专业仍不能适应,可在学科大类平台内部调换专业。

长线人才培养机制也正在建立。学校积极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医科学生“全程科研训练”,帮助本科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积极推进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等教学方式方法,引导本科生追踪学科最新研究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为本科教育和本科后教育架起了一座桥梁。

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校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实践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多方努力,全校建立了223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开展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提供了重要场所;在校内建立了13个学生创新基地,以满足学生第二课堂的创新实践需要;全校每年投入40万元经费,扶持了电子、机械、数学建模等10多个学科竞赛,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科技竞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近3年来,全校本科生公开发表论文429篇,其中SCI收录9篇、EI收录17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6项;全校每年有1200多名本科生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知名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