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林斤澜这老头儿

2007-04-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柳萌 我有话说

最近有本新书《林斤澜说》,读后让我想到林斤澜先生,他可真是个可爱的老头儿。

20年前刚认识那会儿,他骑着自行车,还经常满街跑哪,当时我在出版社当编辑,有什么活动一叫,他就骑着那辆旧自行车,笑哈哈地如时来到。如果再把时间往前推,就是50年前吧,在挨批的那期《人民文学》上,读他的小说《台湾姑

娘》时,他也就是30来岁。后来,上世纪80年代我们一起去泰山时,他还只是被称“老林”;可如今,林斤澜已是过八望九之人,被尊称“林老”啦。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啊!

林斤澜唯一未变的,就是平和的心态,从容的生活,当然,还有他那标志性的“哈哈”。他以哈哈笑代回答的方式,在京城老作家中独一无二。我起初并未理会,听得多了才注意到,这时我就想:这老林头儿,怎么会如此呢?凡事都打“哈哈”,大概是被过去政治运动整怕了,不然,对问题怎么不敢正面回答呢;要不就是经事太多吃过大亏,炼成了世故圆通的性格,借哈哈打岔以保护自己。不过后来,我读过两篇文章,都是写北京文联“文革”中的事,同样一件事两种说法截然不同,我就去问林斤澜到底谁说得对?这次他没有打哈哈,而是认真地说:“某某说得对,别看他思想左,人是个诚实人时,不会说瞎话。”看来,这老林头儿并非圆通之人,在大是大非上绝不含混,心中那笔账记得清清楚楚。

读了程绍国写的《林斤澜说》,对于老林头儿就更为了解了。原来他是个“外圆内方”的人。在这本林斤澜讲述、程绍国撰写的书中,既知道了林老的历史,又了解了他的性格:在对什么人什么事上,他都有自己的看法,别看平时不怎么说,必要的时候――如在这本书中,他照样一一谈论评说,而且毫不掩藏躲闪。在这本书中他谈论的这些作家,有相当一些是我熟悉的人,其中有的可谓作家中的“重量级”,有的还是中国文坛的头头脑脑。在谈论有的人利用政治运动整人时,在讲述有的人处事圆滑奸诈上,林斤澜这老头儿简直毫未留情,总之,当代这些文人中的正邪清浊,都让林老头儿说了个透。把这本书说成《当代儒林外史》,倒蛮合适。

类似的文坛回忆文章,近些年出版了不少。但仅就我读过的几部,跟这本《林斤澜说》比较,我就觉得都不是很“清爽”,在谈人说事等方面,有的地方显得口钝,究其原因是怕得罪人,结果因失真减弱了价值。更有甚者,有的人连公布当年日记,都作了一些改动,令人唏嘘。比这更为恶心的是,有的所谓的诗人,批邓时写批邓诗,出版文集无勇气收入,这也倒罢了;后来又写颂邓诗,结果贵在真情的诗,在他这里成了魔术布。政治上的对错,对于文人来说,本无太大关系,可如果来回翻饼,这就是文品不正了。所以我非常敬佩老林头儿,要么打哈哈不说什么,要么就说真话讲实话,既要对读者诚实,又要对历史负责,这才叫心口相符的文人。

从《林斤澜说》这本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来,作为主人公的老林头儿,对于作者的干预几乎没有,不像有的讲述者那样,对写作者有什么要求,写什么内容和怎样写,都交待得非常细致具体,生怕伤害自己美丽的羽毛。从书名《林斤澜说》上看,看不出这是一本传记,然而却用许多文字,记述了林斤澜的家史;可是又没有传记写作套路,一本正经地按年月记述,给人一种死板僵硬的感觉。作者不仅用优美笔调讲述,还不时加些机智的议论,这种写作方法反正我未读到过,也算是少见为鲜吧。假如老林头儿是个挑剔之人,他绝对不会让作者搭腔,那样一来这本书也就无特点了,由此也可以看出林斤澜是个厚道人。

如果不是读这本《林斤澜说》,我还真不知道,这老林头儿还是个抗日战士,先是在家乡温州参加抗日,后来又参加粟裕的抗日学校,还曾经在台湾做过地下工作,很有一番传奇革命经历,这在当今作家中还真不多见。有如此显赫的经历,又有如此大的文学名气,这要是放在有的人身上,早就吹嘘得满世界晕乎了,而老林头儿却很少对人言。由此可以想见,林斤澜处世一向低调,绝对并非偶然――经过大磨大难的人,看淡世事荣枯的人,为人处事往往平和,正如常言所说的“远水无澜”。这话在林斤澜身上再次得到验证,也因此,更增加了我对老林头儿的敬重。

老林头儿的可爱之处,当然不止我说的这些,凡接触到他的人,都喜欢他,敬重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