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莱阳农学院:瞄准“需求”育英才

2007-04-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张春华 孙贵山 本报记者 凌翔 我有话说

一所省属普通高等院校,近年来一次性就业率年年保持在90%以上;一所位于山东半岛的地方高校,仅有毕业生6000多名,一场校内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需方就提供了10000多个岗位;一所以农科为特色的农学院,却吸引了十几家企事业单位长期在该校设立奖学、奖教金,共发放各种奖学金达1250余万元……怀着极大的兴趣,记者走进了莱阳农

学院,通过深入采访探究到,学生们广受社会欢迎,根本在于该校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培养目标紧跟市场需求

莱阳农学院始终把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作为新形势下学校的立校之本、强校之基、兴校之源。早在上世纪末,学院就针对我国加入WTO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动向,跟踪调查毕业生的社会表现和适应能力,探索和把握市场人才供需规律,确立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调研,学校确定以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在培养目标定位上,要求学生有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广阔的学术视野,有扎实的科技创新和具体实践能力,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的身心。围绕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大力调整和改革传统学科专业体系,拓展单一农科高校的办学方向,规划多科性大学发展战略,新增理、工、文等学科专业,形成了以农业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工、理、经、管、文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框架。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科专业,积极推进农学类专业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适应新形势下“大农科”的发展要求。围绕农科专业,进行边缘扩展,大力发展近农、非农专业,建立和发展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传播学、土木工程和韩国语等数十个社会急需的新专业。

在此基础上,该学院还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为前题,以突出主干专业、增强专业适应力为目标,进行学科资源重组,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专业群。目前已设立了51个本科专业,有31个硕士点,拥有9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一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在动植物育种与良种繁育、动物医学、生物工程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学科优势。

师资队伍充满生机活力

学校坚持事业聚人、感情系人、待遇留人、环境育人的人才队伍建设导向,注重以政策激励吸引人才,在人才基金、科研启动基金、安家费、校内津贴等方面,大幅度向高层次人才倾斜。优先选拔高学历人才,充实各级教学和管理领导岗位,积极培养中青年教师担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对一心扑在教学科研事业上的教师,不仅给予工作上的支持,在生活上也给予关怀。良好的用人环境,吸引和聚集了大批优秀人才,学校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学科研骨干队伍。目前,学校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8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1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34.3%。

学校一贯重视师德建设,大力弘扬“莱农精神”,即:“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奉献精神;莱农发展,我在其中的主人翁精神;宽容和谐,团结互助的友爱精神。”从而使教职工的奉献意识和学校的内部凝聚力不断增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刘润进教授,致力于丛枝菌根研究20多年,几乎没有休过节假日,大年初一都工作在实验室里。为了快速丰富丛枝菌根真菌种属资源库,他常常背着方便面天南海北地奔波,他主持完成的“丛枝菌根研究”,多项内容填补国内外空白,2005年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正是大批教师对教学科研事业的热爱和不懈追求,兴盛着学校的育人大业,为广大学子开辟了成长、成才之路。

教学技术手段不断改进

着眼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始终重视教育技术手段的改进和提高,经过20多年的努力,建立起了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现代教育技术音像资料资源库,库存自主摄制电视教学片560多部(集),使生物类学科电视教学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85%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应用上了电视教学片,目前年列入教学计划的电视课达到6.5万多人时。

学校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较早地启动了校园网环境下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工程”,制定了多媒体课件开发配套体系。近6年来,开发出各类专业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网络课程174个,使多媒体教学得到普及,2006年必修课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程达到470门,多媒体授课达到1.6万余课时,占必修课总课时的30.69%,多项多媒体教学成果荣获国家、山东省教学成果奖,2个多媒体教学课件被高教出版社出版发行,7门以多媒体支撑的教学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使教学技术手段得到了极大改进。

在此基础上,学校创建了数字化视频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对3300多部电视片进行了数字化处理,使数字化视频资源达到400多G(千兆)。广大教师、学生可以在完全开放状态下进入音像资料资源库,浏览、下载所需的多媒体资源,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地方政府依托学校这一资源,建立了“青岛市农业科技传播服务平台”,设有政策法规、农技推广、农业市场、专家咨询、农业科技“110”等10多个栏目,师生可与农民直接进行网上沟通,快速了解和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疑难杂症”,为农学专业学生参与生产实践提供了广阔舞台,为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开发利用中,也取得了大量的教学研究成果。其中《高校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等5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和山东省教学研究成果奖;20余部教学片获得国家农业部“神农奖”新闻出版署“科蕾奖”等奖项。另外,有860部(集)次自主摄制的农业科技教学片被中央、省电视台播放,210多部(集)被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发行,为推广普及农业科技作出了的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