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着力打造高素质军事医学人才方阵

2007-04-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曹继军 本报通讯员 王新文 郭黎安 肖鑫 我有话说

在上海市医学生医疗能力大赛现场,第二军医大学学员乔帆、马砥、邵宇等与来自复旦、同济、上海交大等名校的医学本科生展开激烈竞技,最终他们从数十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又夺桂冠。这是该校连续两届夺得此类大赛的冠军。

日前,记者走进浦江侧畔的第二军医大学,深切地感受到屡创辉煌的二医大人,积极适应军队院校

教育转型和未来军事斗争卫勤准备新要求,正以顽强拚搏的精神,昂首前行……

新的奋斗目标成为激励全校官兵的“动员令”

2005年,第二军医大学曹雪涛和王红阳两位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占当年全军当选院士的三分之一强。同年,吴孟超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全国医药卫生界、总后系统和上海市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近两年,第二军医大学喜事连连、喜讯不断,但他们没有被荣誉遮住眼,而是在收获中寻不足,在辉煌中找差距。去年底,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从学员到教员,从基层到机关,从管理干部到科技干部,从入校不久的新生到年愈八旬的教授,都倾心投入,献计献策。

“建一所什么样的军医大学?培养什么样的医学人才?是我们在教育转型、编制压缩的现实情况下,深入思考、着力解决的战略课题。”校长张雁灵介绍说,通过此次大讨论,学校党委确定了建设以军事医学为龙头、以临床医学为主干、以基础医学为支撑,创新能力突出,军事特色鲜明,育人质量一流,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高水平研究型军医大学的奋斗目标。

这一新的奋斗目标,不仅为该校未来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更是二军医大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号令,在对历史和现实严肃思考后,为自己履行新时期新使命作出的历史定位。

二军医大有着58年的辉煌历史,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军队院校体制编制调整后,人员大量减少,任务相对加大。随着医学教育全球化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军医大学的教育思想、训练模式、教学内容等,已难适应新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卫勤准备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全军“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近年来,二军医大所担负的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科研攻关任务也不断加重。人们期待这所久负盛名的军医大学,在我军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征程中,在未来战争的卫勤保障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个凝聚了二军医大人智慧和历史责任感的奋斗目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它也成为了激励二军医大人向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高水平研究型军事大学奋进征程中的“动员令”。

把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医学人才作为第一要务

“军医大学的核心就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医学人才,这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和第一要务。”

二军医大政委曹国庆这样对记者说。

近年来,一场抓“中心”、谋“打赢”的教学改革在二军医大蓬勃兴起:

――在国内率先推行了“3+2”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他们把5年制军医教育的教学总体设计进一步优化,在医院的临床学习时间由1年延长到2年。使学员的第一任职能力、战伤救治能力和临床综合能力显著增强,据调查结果显示,该校毕业学员全国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居全军医科院校之首。经军内外专家鉴定后认为,该模式对全国、全军医学教育有重要推广价值。

――在全军率先开设了“战伤救治”、“野战护理学”等课程,增加了舰艇、飞机、坦克等特殊战斗环境医学特勤保障内容,增设了“生物武器医学防护学”、“新概念武器医学防护和恐怖袭击”等10余门与高技术局部战争卫勤保障密切相关的新课程,并在基层部队建立了8个军事医学现场教学基地。

――强化学员心理素质、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学员心理咨询测评中心,加强学员心理健康检查和辅导;强化军事心理学、航海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针对性教育训练;设立专项经费,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支持学员参加军内外学校交流活动,积极开展本科学员国际夏令营活动。

――实行主讲教员负责制和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课程设计改革、实验教学改革、双语教学改革,推行名师上讲台制度,开展“名师与课堂”主题系列活动……

几年来,二军医大以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医学人才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结出了累累硕果。该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获得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护理和卫勤事业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被国家教育部列为“21世纪初教改项目”,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教育部充分肯定,在全国同行中起到了示范作用,并先后2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创新举措为打造高素质军事医学人才助推提速

在复旦的“相辉堂”旁,在交大的“包兆龙”图书馆,在同济大学的“逸夫楼”里,一批将校军官以诚恳谦逊的态度和求知若渴的心情,凝神静听介绍,驻足仔细观察……

这是二军医大曹国庆政委亲自率学校师团职领导赴上海高校学习取经的场景。

为更好地适应世界医学教育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去年,学校还先后邀请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巴德年院士、上海交大戴克戎院士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教授等10多位教育界的名师大家,来校帮助会诊把脉,寻找对策。

该校分管教学训练的副校长黄伟灿对记者说:“要善于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创我之新。”

为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军事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突出问题,他们在借鉴地方高校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军医大学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为构建高素质新型军事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助推提速:

――着眼联勤体制,改革训练模式。针对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卫勤保障需要,改进军事医学综合演练内容,创新卫勤保障综合演习课目,加强陆军后勤与海空后勤联合,卫勤保障与军事行动联合,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联合,技术院校与指挥院校联合,真正构建“三军一体、通专一体”的卫勤保障训练模式。

――发挥特色优势,打造一流平台。依托特色学科,加紧建设核生化安全、军特药中试、卫生勤务科研训练、海军医学科研训练、野战外科科研训练等基地和华东地区疑难病诊治、军事医学任职教育、卫生干部战救技能培训等中心,为培养高水平军事医学人才和平战卫勤保障训练搭建优质平台。

――紧扣实战需要,创新教学内容。在进一步重视传统战创伤救治训练的同时,增加反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难救援等非作战军事行动卫勤保障内容,强化航海、热带、高原等特殊战斗环境医学特勤保障训练。

――围绕提高素质,优化培养体系。加强通识教育,增设人文课程,实现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实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全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建立完善学员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充分利用部队和社会优质资源,扩大国际合作,提升育人质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